據中國經營報8月15日消息,互鏈脈搏研究院研究員元尚指出,
區塊鏈產品的產品設計者們在通證(積分)模型的設計上,對于勞動量的定義太過隨意。首先,用戶的消費行為不能視為勞動。很多所謂區塊鏈產品把用戶的消費行為視為勞動,比如閱讀文章、購買商品。區塊鏈產品對這些消費行為進行激勵,其代價就是其自身的通證一文不值。其次,用戶對產品方單方面的勞動貢獻,在市場上沒有價值。一些產品號召用戶為產品拉人頭,然后給予通證激勵。但產品方又不用真金白銀回購這些通證,那么通證的價值也將歸零。最后,在系統內消化通證,通證的能量會越來越低。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