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各國央行都在部署
數字貨幣時,立陶宛喝下了“頭啖湯”,該國近日發行全球首個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央行數字貨幣,命名為“LBcoin”,引發行業關注。
但該數字貨幣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紀念收藏,而非用于各支付流通場景。LBcoin以6枚一組的價格出售,價格為99歐元。
全球首枚央行數字貨幣問世將帶來什么?抹鏈科技高級研究員孫航天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LBCoin的推出,能對數字貨幣在法律、技術和網絡安全問題上進行完善,為未來數字貨幣的全面落地提供寶貴經驗,將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國加快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和推出,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鑒意義。
同時,在監管方面,數字貨幣面臨的最重要問題就是反洗錢和反恐怖主義融資,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在這方面將大數據與可控匿名進行結合,既能夠有效甄別反洗錢等違法犯罪活動,又能極大保護公民隱私。
“央行數字貨幣的落地意味著貨幣無紙化的趨勢已經開啟,這在未來將極大地促進貿易全球化,貨幣市場的競爭也將帶來更加繁榮的全球經濟,將深深地改變社會,改變每一個人的生活。”KuCoin高級合伙人Alicia對中新社記者說。
Alicia認為,數字貨幣這類新生事物的出現,往往對監管提出更加嚴峻的挑戰。“監管對數字貨幣的健康發展非常重要,監管是一門平衡的藝術,需要拿捏有度,既要防范系統性風險,但也不能一刀切,阻礙新興經濟的發展。”
央行數字貨幣未來一旦“遍地開花”,這對全球范圍內的美元霸權會有何影響?孫航天認為,雖然世界各國暫時都還沒發行大規模落地的央行數字貨幣,但未來各國逐步發行央行數字貨幣的過程,也就是“去美元化”不斷壯大的過程,央行數字貨幣會是各國對抗美元霸權的有力武器之一。
“各國央行推出的數字貨幣對美元國際貨幣的地位提出了挑戰。”Alicia則強調,數字貨幣在短時間內很難替代美元,也很難影響美元的霸權地位,不過對于削弱美元的霸權有重要的意義。
對于籌備中的中國央行數字貨幣(DCEP)可以有哪些期待?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從內部來看,以DCEP為支點,貨幣政策工具的數字化升級有望從三個層面拓展政策空間,提升政策效力。一是加速普惠
金融深化,二是加強貨幣政策直達性,三是跨越“流動性陷阱”。
從普惠金融的角度看,程實指出,在技術層面上,DCEP具有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征信效率、強化支付便利的功效。基于此,央行能夠進一步推動金融科技有序發展、加速金融行業數字化轉型。
作為數字貨幣底層技術的區塊鏈,也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截至7月底,中國的
河北、
貴州、
湖南、
北京、廣州、贛州等多省市均已發布區塊鏈發展行動規劃,對區塊鏈平臺建設、促進企業“上鏈”方面進行規劃,國內區塊鏈產業正迎來發展期。
此外,中國央行印發《關于發布金融行業標準推動
區塊鏈技術規范應用的通知》和《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要求各類金融機構定期開展外部安全評估、開展區塊鏈技術應用的備案工作。
Alicia直言:“健全的監管體系是一個產業成熟發展的標志。官方出臺的這兩份文件,從頂層設計角度對區塊鏈產業的發展提出一整套規范和指導意見,將在政策層面對區塊鏈賦能金融領域予以正確引導。”
孫航天指出,兩份文件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健康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看出,2020將成為區塊鏈與產業結合的重要一年。而制定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可提升中國在金融區塊鏈領域的話語權。(完)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