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據
北京市人民政府官網發布的消息,《政務服務領域
區塊鏈應用創新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于近日正式發布。
在北京市政務服務領域
區塊鏈應用創新探索過程中,根據
區塊鏈技術在場景應用中發揮作用和解決問題的側重不同,可以將政務服務領域區塊鏈應用分為“數據共享交換”“業務協同辦理”“電子存證存照”三類。
據《藍皮書》,“數據共享交換”是基礎性應用,通過區塊鏈實現單一事項的多個系統的數據共享交換,進一步提高事項審核效率;“業務協同辦理”可通過區塊鏈實現多個事項按“主題”的“串聯”與“并聯”,提高主題事項的全流程辦理效率;“電子存證存照”可將電子證照的數據上鏈存證,以“證”和“照”作為數據共享交換的表現形式,提升證照及相關公文的可信性和驗證效率。
此外,根據以上三種功能分類,《藍皮書》優選出十二項優秀案例。
其中,“海淀區基于區塊鏈的中小企業
金融服務平臺”較具代表性,集合了“數據共享交換”和“業務協同辦理”兩大功能。該平臺由海淀區、北京金控等單位建設,致力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在相關材料齊備的前提下,中小企業僅需1分鐘即可完成申請,并在5天內獲得甲方單位的確權。相比傳統融資模式,實現了企業交易合約的信用傳遞,拓寬了企業融資渠道。
北京金控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平臺有效利用政府與國企的公共采購數據以及區塊鏈技術的多方共識、不可篡改等優勢,確保了確權證明的可信和不可篡改,為中小企業提供優質信用憑證,解決了銀行關心的企業應收賬款確權要求與合同真實性問題,為中小企業提供了高效快速的融資途徑。
《藍皮書》顯示,北京市在政務服務領域,通過高頻電子證照“上鏈”,涉企類253個事項、個人類65個事項無需攜帶紙質證件即可辦理,全年可精簡辦事材料10萬份;不動產登記場景實現“企業間存量非住宅買賣”等業務“全程網辦”,減跑動10萬人次;設立首貸服務中心,上線中小微企業確權及
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和企業電子身份認證信息系統,企業填報數據減少80%、在銀行開戶時間節約40%。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