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眾多創業企業的入局,
區塊鏈應用也從技術領域的比拼,轉向生態應用的搭建。
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表示,整體而言,區塊鏈基礎技術的開發,還處于早期階段,還需要更多的科技,人力、資本、資源的投入,這絕非是少數機構,或者是中小公司能夠做到的。至于區塊鏈已有應用技術推廣,也需要政府政策和企業的參與,才能形成生態效應。
騰訊云生態建設總經理王瑩感觸比較深的一點是,一家號稱做
區塊鏈技術的企業,但其中區塊鏈技術成分可能只有40%,大部分則是AI等技術,而且應用場景也非常小,多是分布式賬本、賬權、IP交易等,只在細小的領域才有應用價值,而且這項技術依然“賣不到錢”。
“就應用和商機來說,還是非常初期的,還希望未來在政策和生態孵化當中,是否有創新的產品方案出來,能夠解決相對來說應用面比較大和廣的場景,為這些企業提供更多的商機。”王瑩說。
對王瑩印象比較深刻的一家區塊鏈企業,從事新
能源與分布式發電方面,橫跨了區塊鏈和新能源兩個方向,但節約用電和新能源在國內依然還是一個新鮮事物。比如,國內居民用電相對便宜,一個月也就一兩百塊錢,提升的動力并不強。
這項技術通常會選擇在新加坡、泰國和菲律賓、美國等地做試點,原因是當地居民用電沒有政府補貼,而新能源與分布式發電則可以讓用電成本下降。不過,這家企業最后決定在國內試水,雖然國內居民意愿不高,但大型企業用電或者是區域性的用電,會有更多的商機。
接下來,騰訊還將為入選成員企業提供技術、資源、商機、資本等層面的生態扶持。例如,在技術上,對接騰訊的云計算、區塊鏈能力;在商業上,與騰訊云
金融、政務、醫療、教育、能源等業務展開合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