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并沒有什么梗,純屬巧合。
比特幣是從2008年10月31號的一個密碼朋克郵件組里,一封自稱是“中本聰”的電子郵件里誕生的。納撒尼爾·波普爾的《數字黃金》里對密碼朋克是這樣描述的:“‘密碼朋克’們在上世紀90年代就預言,由于我們生活的數字化,我們的數據也將變得更為脆弱,政府要搜集公民的數據信息將更容易。而目前的
金融體系是對個人隱私的最大威脅之一。”
比特幣的出現,不是中本聰提前寫好論文,也不是中本聰提前編好程序,更不是等到經濟危機爆發之后再公布論文和程序。它的出現就是這么自然:
世界上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沉迷密碼、無法自拔,他們希望利用密碼學的技術手段,來保護數字時代的個人隱私,中本聰就是其中一位。經過多年的研究,中本聰寫出了比特幣的白皮書–《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
過了兩個月,他和哈爾·芬利(比白皮書剛出現的時候,他是唯一一個支持中本聰的人)利用芬蘭的一個服務器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并獲得了首批“挖礦”獎勵–50個比特幣。
剛開始的時候,知道比特幣的人并不多。直到2009年秋,比特幣
論壇正式開通,很快就吸引了一批用戶。現在很多人都認為,比特幣的第一筆現實交易是發生在2010年5月22日,一個程序員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兩個披薩。其實,這是錯的。
有史以來的第一筆美元對比特幣的交易發生在比特幣論壇開通不久,馬迪(比特幣網站最開始的運營者)向一個網名叫“新自由標準”的網友發送了5050個比特幣,然后通過ebay獲得了5.02美元。當時的定價標準是一個比特幣等于其耗費的電價。
到了2011年2月9日,比特幣價格首次突破1美元;2017年3月,價格超過一盎司黃金;2017年11月28日,首次超過10000美金。
當然,比特幣的出現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這個要看怎么解釋。也許,如何解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理解比特幣的影響。這個問題在這里不多做討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