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領教工坊
作者:季琦,華住酒店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本文摘自《創始人手記》一書。
季琦的人生堪稱一部勵志傳奇。
10年時間創建了3個登錄納斯達克股票交易市場的企業(攜程、如家和漢庭),其三家公司的市值均超過了10億美元。而他最后一個創立的公司——漢庭連鎖酒店于2010年上市時,他僅有44歲。
本文是季琦創業的實感,也許將助你看清創業的底層規律,進而讓你站在更高維度上去思考企業的未來。
這些年我有一個發現,企業的創始團隊都是人才,一個企業做大了以后,能干的人都是最早加入公司的人。從我創辦的三個企業都驗證了這一點,我們企業的這些干部都是最早就跟著一起打拼出來的。
相信有很多創業者,在早期都為組建團隊而發愁過,我過往對此的經驗就可以總結成「三個shu」,怎么理解呢?
第一個shu:熟人,你一定要找自己身邊的人,熟人、朋友、同學、親戚,我覺得這是一種找人的方法,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第二個shu:俗人,也就是平常人,但你一定要找有饑餓感的平常人。
第三個shu:淑人,也就是品德好的人。才能不好還可以給他換崗位,但是品德不好替換的成本就很高了。在初始團隊里面,成員的品德或者人品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不要找外企里面的高管,他們都是雅人。
不要找創業成功的人,一般這類的人都會覺得自己很牛了。曾經滄海的人,對團隊不好,他個人保持的成本高,改變的成本也高。
如果你找不到一流的人才,只能找平常人。那你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聚焦,做的事情聚焦,關注的點聚焦,決策也要聚焦。
在創業的初期,你要中心化,甚至獨裁化。要所有的權利,所有的思想都要聚焦在一個人身上,最好是一個人,不要兩個人。因為創業的時候,資源是非常寶貴的,尤其是時間,如果你的對手比你快,搶先融資了,那你將會很被動。
我過去有一個方法叫三三制,經過我們親自驗證,它的確能提高我們內部的組織管理效率,節省很多的成本。
這個方法最初是林彪的一個戰法,以三個人為主,一個擅長進攻,一個擅長防守,一個擅長掩護,以三個人作為一個小組,因為打仗的時候沒有互聯網,也沒有對講機,只能自己獨立生存。如果三個人死了一個人,把其他打散的小組再形成一個新的小組,這個林彪運用得非常好。
我受了林彪的啟發,在企業上也用了三三制。一開始我將三個酒店合成一個酒店,三個酒店的銷售一起做,后來我們就逐漸形成了以3作為基本單位來管理業務。

這帶來了一個好處,首先是人力上省出了一筆錢,然后公司又可以拿著這筆錢雇傭更好的員工,比如原來三個店長,經過這樣一調整,就縮成了一個店長。我們三三制這個帳算下來不得了,當時2千個店省出很多的人力成本,這樣一個小的組織機構變革,就有這么大的效果。
一般人以為,我創辦了三家十億美金級的上市企業,收獲最多的應該是金錢和名聲。
我不會矯情地說:我視金錢和虛名如糞土。金錢確實讓我們實現了財富上的自由,從此不必為了生計而奔波,讓我們可以更加自由地去選擇。
但我又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大家坐在一起討論的不是賺錢,是討論尼采,非常有人文精神、有情懷。
那個時候我們缺錢,但心里不想錢,那時候的書都很便宜,而現在這個時代缺精神、缺人文,所以大家要去賣精神和人文。
但是,真正的精神和情懷比任何時候都重要。創業者要多看人文的東西,多看哲學、歷史、詩歌、文學等等,把你的人文視野打開,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歸屬,你要思考,要想人類終極的命運,你要理解物理學的定義,你開心的時候可以用詩歌來表達,而不是靠卡拉OK去抒發。
對我而言,創業帶給我最大的收獲絕不止是財富自由。
做攜程,我實現了原先的財富夢想,沒有了生活的壓力,心態變得從容和淡定。
做如家,經歷了太多的事情,但這些鍛煉了我,讓我心胸更加開闊,學會了寬容和容忍。

做漢庭,讓我看清了自己這一輩子的使命,知道我這輩子要什么。
前面兩個企業我沒有這種境界。當時充斥自己內心的是欲望:金錢的欲望,名氣的欲望,個人成就的欲望。所謂「去人欲,存天理」講得很有道理。你內心的欲望平靜下來,能夠更加明了和清晰生命的本質和意義。
有一次和雅高的創始人(他和他的伙伴創立了當今世界上市值最高的酒店集團,也是我敬仰的前輩和老師)之一,在北京后海邊《非誠勿擾》那家咖啡館前談論人生。
我問他:你一生如此輝煌,有什么遺憾的地方嗎?他回答說:一是覺得在從政上花的時間太多(他曾經是法國參議員,還擔任過楓丹白露市長),二是事業上很成功,但在家庭上有些遺憾。
當時我想:假如我也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坐在北海邊,有位后生問我同樣的問題,如果我也這么回答,我這一生挺悲哀的。我覺得我不該這么過。既然前輩能告訴我他這一路上的遺憾,我是不是能夠做得更好一些呢?
現在我的人生目標非常清晰:
第一,要和伙伴們一起,把漢庭做成全球最大也是最好的酒店集團。
也就是要實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快樂地成就偉大的事業」的理想。
第二,我就是要過我自己想過的生活,不以物喜,不為名累。
真正過好自己的一生更重要,我要珍惜上天給我的生命,我要把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當我70多歲坐在海邊有年輕后生問我的時候,我會跟他平淡從容地說我這一生過得非常有意思,過了我想過的一生。
這是通過三個創業企業,尤其是漢庭,讓我學到和悟到的道理。
隨著年齡的增加、事業的發展,自己的心態、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在改變,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在發展。變得從容、淡泊、寬容和利他。也許跟年輕的時候相比,少了些沖動,但多了些成熟和睿智。
這才是我創業,最有收獲、最有價值的地方——隨著我們的成長,我們在向善,而且變得單純和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