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間層代投團隊“不好做”
此輪暴跌源于業內聲稱的“2.4事件”,這被普遍對標去年的“9.4政策”。2月4日,央行主辦的媒體《
金融時報》報道稱,針對境內外
ico和虛擬貨幣交易,人民銀行將采取一系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并聲稱以后只要發現一家就要關閉一家。當晚,著名
數字貨幣交易平臺CoinEx即宣布,根據中國相關政策法規,CoinEx無法為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提供服務,該平臺直接屏蔽了中國大陸的IP訪問。而在此之前的幾天,主流數字貨幣交易平臺
幣安因被監管部門“叫去喝茶”,也發布公告宣稱:“根據中國相關政策法規,幣安不再為中國大陸地區用戶提供服務。”
一系列利空消息隨即引發行業震蕩,數字貨幣價格紛紛跳水,據一名微信群主向《IT時報》記者提供的數據信息顯示,2月5日,
比特幣價格單日下跌超過13%,ETH單日下跌13.69%、U
btc下跌25.53%、LTC下跌13.82%、ETC下跌14.54%、BTS下跌23.41%、EOS下跌13.45%、QTUM下跌16.75%、HSR下跌14.84%。
一名運營代投的團隊負責人韓彬(化名)向《IT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的政策讓我們不好做了”,作為介于機構、基金和散戶之間的中間方,韓彬最近感到很大的壓力:“一方面,很多新幣如spc、rct、leek上線沒漲一會兒就破發,價格跌得太大,很多人不敢買,甚至會有恐慌性拋售;另一方面,好的私募項目越來越難拿到,都被大機構和基金包場,要想拿到必須有很強的關系網。”
據韓彬介紹,自從ICO在國內被禁之后,公募基本銷聲匿跡,但私募卻悄然勃興并形成新的產業鏈條,項目方對接基金或機構,基金和機構再對接代投運營團隊,運營團隊再對接散戶,環環相扣也層層加碼,“目前項目方和機構都越來越謹慎,項目方挑選大機構,機構也不會輕易將代幣分發給運營團隊,而且越到下游成本越高。”他舉例表示,項目方發行一個代幣X,發行一億枚,先把這個幣承包給ABCDE五家機構或者基金會,對這五個機構的配幣比例是1個
以太坊兌15000個X幣,項目方會給機構20%的返點,然后機構分發給團隊,配幣比例則變成1個以太坊兌10000枚X幣,到了散戶手里,可能配幣比例就變成1:7500了,那么這時候,散戶的成本價也就是機構方的兩倍,“這個行業還是莊家通吃。”韓彬感慨地說。
網貸之家CEO石鵬峰分析表示,當監管越來越嚴格,大規模的公開宣傳和推介項目會更容易遭至監管,未來ICO項目團隊運營方式可能會更多地轉向
社群化運營,利用圈子和社群來推介項目。但他同時表示,這種模式很容易演變成類似傳銷的模式。
區塊鏈行業投資人王青云則告訴記者,一些大型基金大量投資ICO項目,鼓吹區塊鏈革命,為代幣發行站臺,實際上是助紂為虐,目的無非是想賺取快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