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自媒體 查看內容
    • 2041
    • 0
    • 分享到

    全景報告|全球新冠疫情前景預測與“重啟經濟”路線圖

    2020-5-11 13:15

    來源:

    模型:袁斯健、楊坤隆、馬紹之、閆方甲
    執筆:楊燕青、林純潔、馬紹之、邵玉蓉

    *本報告初稿完成于4月30日,5月6日更新



    摘要


    5月4日,以歐美最早實施“封鎖”(3月10日)的意大利“重啟經濟(reopening)”為標志,全球新冠疫情主要國家正式進入退出“封鎖”、重啟經濟、和病毒共存的大規模實驗期。
    此前,始于4月20日,疫情相對嚴重的德國和西班牙開始分階段開放經濟。而疫情較弱的奧地利、丹麥、挪威和捷克等國也已在4月13日到4月底之間分別重啟經濟。法國計劃在5月11日逐步開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宣布分階段重啟美國經濟的指導方針后,截至目前,美國已有多州解除或計劃解除封鎖措施,其中最被關注的是人口眾多的加州將在5月8日重啟。在亞洲,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從未如中國采取全面封鎖措施。而盡管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印度也已重啟經濟。
    重啟經濟的前提是疫情得到控制、并呈現穩定下降趨勢(一個最重要指標是新增確診連續14日下降)。事實上,4月以來,國際大多數“早期爆發國家”(我們的樣本包括: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瑞典)疫情逐漸緩和,尤其是歐美疫情明顯轉好。然而,在“近期爆發國家”(我們的樣本包括: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南非、印度、馬來西亞)中,除澳大利亞和土耳其的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其他新興市場和欠發達國家的疫情還在快速惡化。
    可以預期,只要循序漸進,歐美可望在重啟經濟階段總結和摸索出一些可行的經驗。同時,由于氣溫的變化,以及病毒變異顯示的可能衰退征兆,疫情在歐美很可能不會再度失控。當然,重啟并非沒有風險,丹麥的案例顯示,自其4月14日部分重啟經濟兩周以后,其“事實傳染數(R)”已從0.6上升到0.9。
    由于重啟經濟是漸進和局部推進的,其間還可能有反復,全球經濟衰退的大格局不會逆轉,二季度仍將是宏觀經濟的低點。而疫情嚴重的欠發達國家由于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無法通過融資獲得財政資金救助和刺激經濟,加上資金流出,這些國家會面臨疫情和經濟的雙重災難。通過國際協調行動救助這些國家,同時減免債務會成為今后一段時間這些國家的核心話題。
    為更好的預判全球新冠疫情發展趨勢,第一財經研究院自主研發了“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病毒傳播模型”(下稱:社會關系模型),結合業內通常使用的傳染病模型SEIR,我們對國際疫情的發展進行了估算和分析。我們使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1月22日至4月25日的數據,對兩組16個國家進行了分析,包括“早期爆發國家”(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瑞典)和“近期爆發國家”(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印度、馬來西亞、南非)。 
    模型結果顯示:
    1. 大多數“早期爆發國家”(除日本、瑞典)疫情已經趨于緩和。兩個模型得出了較為類似的結論,即大多數“早期爆發國家”將在6月或之前達到確診人數高峰(疫情本地傳播停止,與境外輸入病例無關的本地確診病例不再增加),其中韓國最早,美國、英國相對較晚。 
    2.“早期爆發國家”中的日本與瑞典情況比較特殊,兩國都未執行嚴格的“封鎖”措施,難以預計確診人數高峰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瑞典由于人口密度低、單獨居住人口比重高、社會秩序和信任度較好,近來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一個無法被復制的應對疫情的較成功案例。
    表1  “早期爆發國家”的高峰人數與高峰時間

    注:*國家尚未施行嚴格的封鎖措施,高峰人數為根據當前趨勢估計的截止時間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3.“近期爆發國家”中,僅澳大利亞、土耳其的防疫措施初步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而其他新興市場和欠發達國家確診病例仍然處于快速增長期。一些國家可能受限于有限的檢測能力導致確診人數與實際感染人數偏差過大,我們以死亡率作為指標對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和南非的數據進行了調整。模型結果顯示,澳大利亞疫情高峰已至(4月底/5月初),預期未來確診病例將僅增長5%或12%。土耳其確診高峰將在6月底左右出現,確診病例總數將分別達到26萬(SEIR、死亡率調整)或30萬(社會關系模型),兩者較目前水平上升136%或172%。 
    4.埃及、印度、馬來西亞和南非疫情仍處于快速爆發期,難以預測確診人數高峰的時間。SEIR模型測算結果顯示,到5月底,埃及確診人數將至少為1.3萬人、印度確診人數為至少5.5萬人(經過死亡率調整為至少7萬人)、馬來西亞確診人數至少為9000人(經死亡率調整為至少2萬人)、南非確診人數至少為1.7萬人(經死亡率調整為至少3.6萬人)。社會關系模型顯示,到6月,埃及和印度確診人數將至少分別達到1.1萬人和6萬人。 
    表2  “近期爆發國家”的高峰人數與高峰時間

    注:1)*疫情仍處在快速爆發期,高峰人數為根據當前趨勢估計的截止時間確診人數。2)馬來西亞與南非兩國確診病例數存在明顯拐點,因此未進行社會關系模型擬合。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5.從全球范圍看,新冠疫情導致的“大封鎖”是前所未有的,而歐美選擇在疫情依舊持續的情況下 “退出封鎖”,如何分步驟、分階段重啟經濟、和病毒共存將成為未來幾個月的核心主題。 
    從歐洲和美國的具體政策看:
    6. 重啟經濟的標準包括:流行病學方面,一般認為新增病例數應至少連續14天下降,流行病學專家的討論還涉及R(基本傳染數R應顯著低于1,甚至靠近0)。醫療衛生能力方面:快速檢測覆蓋所有出現感染癥狀的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以及重點工作人員;醫療衛生系統能夠為所有病人提供安全的診療和護理,并為醫護人員配備恰當的個人防護裝備。監測能力方面,需覆蓋所有新確診病例及其密切接觸者的追蹤。 
    7.在重啟期間,一系列個人防護和持續治理疫情的措施至關重要。專家們總結了所謂TTT方法,及檢測疑似病例(Test)、跟蹤確診病例(Tracking)并追溯其接觸者(contact Tracing),加上醫療系統的治療能力(Treatment),我們將其概括為4T策略。此外,還包括個人防護物品(PPE)及措施,以及未來的疫苗和可能的有效藥物。 
    8.在尚未研制出有效且安全的疫苗之前,快速且結果可靠的大規模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也是部分解除社交隔離措施的先決條件。專家一致認為,大規模檢測是重中之重,至少需覆蓋出現癥狀的所有人群,才可能阻斷病毒大規模蔓延。目前,疫情得到控制、死亡率比較低的國家普遍檢測比例(檢測人數/總人口比重)較高,例如德國達到2.47%,新加坡達到2.16%,韓國達到1.19%,比利時達到6.4%,冰島甚至達到了10%。 
    9. 在監測領域,歐盟將建立追蹤確診病例、追溯密切接觸者的警報體系,借助數字手段使公民能夠采取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社交隔離措施。然而,各成員國在采用數字系統的具體技術路線上存在分歧。目前,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等國采用蘋果和安卓的分布式(peer to peer)數據系統,個人數據將保存在用戶手機上,更好實現隱私保護,同時在位置信息的獲取方面,主要采用藍牙技術。而法國、英國和挪威等國將采用集中式(centralized)數據系統,且將同時使用藍牙和衛星定位技術(GPS)。在獲得用戶許可,且充分尊重歐洲相關的隱私和個人數據保護規則的前提下,個人可自愿使用相關移動應用程序。科學家認為,只有使用率超過50%,該系統才會有效阻斷病毒傳播。歐盟要求各國實現數據共享,疫情過后,集中系統和其上的個人數據應當被刪除。 
    10.歐盟在開放經濟過程中,還將啟動建立一個能夠識別供應鏈和價值鏈中斷的即時警報系統。該系統將依賴于現有網絡,如歐洲企業網絡(EEN,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智能型專業化創新集群(Clusters)、各商會及貿易協會、中小企業特使(SME Envoys)以及其他歐洲的社會伙伴機構,以促進供應鏈和價值鏈的有效運轉。 
    我們認為,發達國家,尤其是歐洲的退出封鎖和重啟經濟政策,對于正在全面恢復經濟的中國同樣具有借鑒意義:
    11.就檢測(test)而言,中國由于較早走出疫情,對于非湖北和武漢地區,檢測的比重相對較低,目前也沒有中國的全面檢測覆蓋數據。在全面恢復經濟之際,大規模的檢測是必要條件,決策者需要對人群的基本狀況做到心中有數,應盡快擴大檢測能力,覆蓋更大人群比重,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應同步進行。 
    12. 韓國和歐盟開發的數字監測系統值得借鑒。中國雖然在各地的一網通辦和支付寶中有類似“安全碼”、“隨申碼”的安排,但各地系統的銜接、數據共享以及跟蹤監測的響應并不完善。考慮秋冬季節的第二波疫情并非不可能,目前全國人員流動已經開始啟動,應盡早做相關安排,實現各地數據共享。上海可以考慮啟動長三角的數據共享。 在建立監測系統時,也應充分考慮個人數據和隱私保護。同時,歐盟所建立的識別供應鏈和價值鏈中斷的即時警報系統也值得中國效仿。 

    正文

    5月4日,以歐美最早實施“封鎖”(3月10日)的意大利“重啟經濟(reopening”為標志,全球新冠疫情主要國家正式進入退出“封鎖”、重啟經濟、和病毒共存的大規模實驗期。

    此前,始于4月20日,疫情相對嚴重的德國和西班牙開始分階段開放經濟。而疫情較弱的奧地利、丹麥、挪威和捷克等國也已在4月13日到4月底之間分別重啟經濟。法國計劃在5月11日逐步開放。在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宣布分階段重啟美國經濟的指導方針后,截至目前,美國已有多州解除或計劃解除封鎖措施,其中最被關注的是人口眾多的加州將在5月8日重啟。在亞洲,韓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從未如中國采取全面封鎖措施。而盡管疫情形勢依舊嚴峻,印度也已重啟經濟。

    重啟經濟的前提是疫情得到控制、并呈現穩定下降趨勢(一個最重要指標是新增確診連續14日下降)。事實上,4月以來,國際大多數“早期爆發國家”(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瑞典等)疫情逐漸緩和,尤其是歐美疫情明顯轉好。然而,在“近期爆發國家”(我們的樣本包括: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南非、印度、馬來西亞)中,除澳大利亞和土耳其的疫情得到初步控制,其他新興市場和欠發達國家的疫情還在快速惡化。 

    圖1 100例后主要國家累計確診病例變化(5月5日)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2 100例后主要疫情國家新增確診病例增長(5月5日)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3 100例后主要疫情國家新增確診病例增長14日均值(5月5日)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圖4 10例后各主要疫情國家死亡病例(5月5日) 

    數據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計算

    可以預期,只要循序漸進,歐美可望在重啟經濟階段總結和摸索出一些可行的經驗。同時,由于氣溫的變化,以及病毒變異顯示的可能衰退征兆,疫情在歐美大概率不會再度失控。當然,重啟并非沒有風險,丹麥的案例顯示,自其4月14日部分重啟經濟兩周以后,其“基本傳染數(R)”已從0.6上升到0.9。

    由于重啟經濟是漸進和局部推進的,其間還可能有反復,全球經濟衰退的大格局不會逆轉,二季度仍將是宏觀經濟的低點。而疫情嚴重的欠發達國家由于缺乏足夠的醫療資源,無法通過融資獲得財政資金救助和刺激經濟,加上資金流出,這些國家會面臨疫情和經濟的雙重災難。通過國際協調行動救助這些國家,同時減免債務會成為今后一段時間這些國家的核心話題。

    為更好的預判全球新冠疫情發展趨勢,第一財經研究院自主研發了“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病毒傳播模型”(下稱:社會關系模型),結合業內通常使用的傳染病模型SEIR,對國際疫情的發展進行了估算和分析。我們使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1月22日至4月25日的數據,對兩組16個國家進行了分析,包括“早期爆發國家”(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瑞典)和“近期爆發國家”(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印度、馬來西亞、南非)。 

    一.模型預測結果:早期爆發國家和近期爆發國家


    通過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不同階段的“事實傳染數”(經過防疫工作干預后的病毒傳播能力R)的測算,使用傳染病模型SEIR與第一財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病毒傳播模型”兩個模型,我們對兩組16個國家進行了分析,包括“早期爆發國家”(韓國、意大利、伊朗、日本、美國、西班牙、德國、法國、英國、瑞典)和“近期爆發國家”(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印度、馬來西亞、南非)。

    3月初,只有韓國、日本、伊朗、美國、英國與申根區一些國家確診病例超過100例,我們認為這是疫情爆發的關鍵節點,因此上述國家屬于“早期疫情爆發國家”。而澳大利亞、土耳其、埃及、印度、馬來西亞與南非在3月中旬以后才開始出現確診病例快速增長,我們將其歸為“近期疫情爆發國家”,這些國家除澳大利亞外都屬于新興經濟體。

    不同地區呈現出來的“事實傳染數”反映了該地區防疫措施的有效性,由于不同模型假設不同,“事實傳染數”僅在同一類型的模型中比較才有意義。根據我們的測算,在早期疫情爆發國家中,除了未進行大規模“封鎖”的日本與瑞典外,其他國家兩個模型的事實傳染數均較3月份明顯下降,這也意味著各國的抗疫政策已經開始生效。

    在近期疫情爆發的國家中,澳大利亞疫情已經得到控制,在兩個模型中事實傳染數均已低于1,土耳其雖然事實傳染數有所下降,但確診病例增長仍然快于歐美國家。其他4個國家更是處于疫情快速蔓延期,我們根據目前的情況估計了其疫情未來的發展態勢。

    新興經濟體國家醫療水平相對落后,從目前來看,除埃及以外的國家(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南非)確診死亡率均低于全球各國的平均水平(4%),我們認為這或許與檢測能力不足有關,大量的病患甚至在死亡后仍無法確診,這意味著實際感染人數可能高于目前確診人數。在這些案例中假定漏檢比例對死亡病例與確診病例是一致的,我們通過確診死亡率的差異重新估計了實際感染人數,并利用SEIR模型估計了實際感染人數的發展趨勢。

    表1 死亡率調整后實際感染高峰人數與高峰時間(SEIR模型)

    注:1)埃及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所以未作調整。2)*疫情仍處在快速爆發期,高峰人數為根據當前趨勢估計的截止時間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表2  各國達到疫情高峰前確診病例增長幅度預測(萬人)

    注:1)當前確診人數為截至4月26日的數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2)土耳其、印度、馬來西亞、南非基于SEIR預測確診人數經過死亡率調整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表3  “早期爆發國家”的事實傳染數(R)

    注:1)日本與瑞典仍處在疫情快速爆發期,所以未估計下降期事實傳染數。2)兩個模型對于上升期與下降期估計事實傳染數的時間窗口存在差別。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表4 “早期爆發國家”的高峰人數與高峰時間

    注:*國家尚未施行嚴格的封鎖措施,高峰人數為根據當前趨勢估計的截止時間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表5 “近期爆發國家”的事實傳染數(R)

    注:1)馬來西亞、埃及、印度、南非尚處于疫情快速爆發期,SEIR模型未估計下降期的事實傳染數。2)馬來西亞與南非兩國確診病例數存在明顯拐點,因此未進行社會關系模型擬合;社會關系模型并未估計土耳其下降期的事實傳染數。3)兩個模型對與上升期與下降期估計事實傳染數的時間窗口存在差別。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表6  “近期爆發國家”的高峰人數與高峰時間

    注:1)*疫情仍處在快速爆發期,高峰人數為根據當前趨勢估計的截止時間確診人數。2)馬來西亞與南非兩國確診病例數存在明顯拐點,因此未進行社會關系模型擬合。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二.“重啟經濟”的考量與“退出封鎖”路線圖


    從全球范圍看,新冠疫情導致的“大封鎖”是前所未有的,而循序漸進走出封鎖的路程將至少持續到夏季,其間不排除會出現反復,如若存在第二波傳染的情況,則將持續全年甚至更久。目前,歐洲各國和美國各州都發布了“退出封鎖”的原則和指南,并將實施的時間和步驟等具體決策空間留給了各國(州)。未來歐洲和美國的實踐值得高度關注,而德國作為一個可能的最好范本,其案例值得密切跟蹤。

    歐盟委員會及歐洲理事會4月15日發布了《歐洲解除新冠疫情限制措施的路線圖》,是目前全球范圍內最清晰和細致的“退出指南”。該報告指出,封鎖措施在疫情中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卻也付出了高昂的社會與經濟代價,并讓人們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壓力。這些限制措施顯然不可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隨著對病毒和疾病了解的不斷深入,對措施的恰當性進行持續評估,各成員國應在盡可能降低疫情對公民健康的影響,且不使醫療衛生系統負擔過重的前提下,重新啟動經濟和社會活動。 

    1. “退出封鎖”和“重啟經濟”的目標和基本原則

    參考各國政府和多個智庫關于退出封鎖和重啟經濟的指南和報告,大致基本思路為:放寬社會與經濟限制與持續有效的衛生防護相結合,讓一些年齡段、地區、社會和商業職能部門可以優先恢復活動。 

    圖5 歐洲各國的限制政策一覽(2020年3月)

    其目標包括:須防止病毒再次大規模迅速傳播,同時緩慢提升公眾的自然免疫力(natural immunity);強化醫療衛生體系,確保為盡可能多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及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提供最佳治療;保護易感染新冠病毒的高危人群;在不危害公眾健康的前提下使恢復經濟活動成為可能;將對公眾基本權利的限制降到最低;盡可能地避免因抗擊疫情對公眾造成社會和心理上的困難。 

    圖6 美國各州退出限制措施一覽 

    截至5月1日

    來源:WSJ

    截至4月27日

    來源:WSJ

    截至4月24日

    來源:WSJ

    就重啟的基本原則而言,歐盟特別提出:行動應基于科學證據;并以公共衛生為核心;行動應進行相互協調,以避免對彼此產生不利影響并造成不必要的政治摩擦。 

    2. “重啟”的門檻和標準

    在放松或解除限制措施時,歐盟提出了三項標準,各國可根據自身情況評估標準的具體執行準則。 

    ● 流行病學:流行病學數據應表明病毒傳播程度已明顯降低,且在持續的一段時間內趨于穩定,可表現為新增感染病例數、住院病例數和重癥監護病例數持續減少。目前基本達成一致的共識是新增病例數至少連續14天下降,流行病學專家的討論則涉及事實傳染數R (意見分歧在于R0低于1即可,還是需接近0)。 

    ● 醫療衛生能力:充足的醫療衛生能力可以證明該國家或地區的醫療衛生系統有足夠的能力來應對解除限制后可能出現的病例增加。可參考數據包括:重癥監護病房的使用率、醫院可用床位數、重癥監護病房所需藥品的可獲得性、設備庫存的重建情況、治療的可獲得性(尤其是易受感染群體的治療)、基礎醫療服務體系的可用性、可為出院患者或居家治療患者提供專業護理的醫務團隊人數,以及解除限制所需的其他要求。 

    ● 檢測和監測能力:包括大規模的病毒檢測能力,即快速檢測試劑盒儲備至少足以為所有出現感染癥狀的人、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以及重點工作人員提供檢測。當國家具備了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檢測能力時,治愈病例數量占總人口比例的數據將能得到進一步補充,以衡量人群中特異性免疫的情況。還應具備追蹤病毒傳播的能力,以及對接觸者和疑似病例進行追蹤和隔離的能力。 

    3.“重啟”中的防控配套

    在重啟期間,一系列防控配套措施至關重要。科學家和專家們總結了和病毒共處的所謂TTT的方法,及檢測疑似病例(Test)、追蹤確診患者(Tracking)并追溯其接觸者(contact Tracing),加上醫療系統的能力(Treatment)我們將其概括為4T策略。此外,還包括個人防護設備(PPE)和措施,以及未來的疫苗和可能的有效藥物。 

    ● 檢測(Test)

    在尚未研制出有效且安全的疫苗之前,快速且結果可靠的大規模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也是解除社交隔離措施的先決條件(同時也會影響接觸者追蹤程序的有效性)。推廣自我檢測試劑盒是有效方法。一般認為,大規模的檢測是重中之重,至少需覆蓋出現癥狀的所有人群,才可能阻斷病毒大規模蔓延。目前,疫情得到控制、死亡率比較低的國家普遍檢測比例(檢測人數/總人口比重)較高,例如德國達到2.47%,新加坡達到2.16%,韓國達到1.19%,比利時達到6.4%,冰島甚至達到了10%。 

    ● 監測:追蹤確診和追溯密切接觸者(Tracking and contact Tracing)

    在監測領域,歐盟將建立追蹤確診病例、追溯密切接觸者的警報體系,借助數字手段使公民能夠采取有效且具有針對性的社交隔離措施。然而,各成員國在采用數字系統的具體技術路線上存在分歧。目前,德國、瑞士和奧地利等國采用蘋果和安卓的分布式(peer to peer)數據系統,個人數據將保存在用戶手機上,更好實現隱私保護,同時在位置信息的獲取方面,主要采用藍牙技術。而法國、英國和挪威等國將采用集中式(centralized)數據系統,且將同時使用藍牙和衛星定位技術(GPS)。個人可自愿使用相關移動應用程序。科學家認為,只有使用率超過50%,該系統才會有效阻斷病毒傳播。

    此中涉及隱私和數據保護原則,歐盟特別強調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應參與其設計,以確保其嚴格透明,且其用戶始終對自身所產生的數據有控制權。在新冠疫情危機結束后,相關程序應立即停用,相關數據也應立即被刪除。

    此外,模型預測也十分必要。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許多病例可能是無癥狀病例,或是輕微癥狀病例,因此實際感染者的數量很難完全確定。歐盟相關機構將繼續使用數學模型對新冠疫情的擴散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各成員國所采取的限制措施的潛在影響進行評估和預測。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oint Research Centre)和ECDC將集中負責數據收集與建模工作。 

    ● 醫療衛生系統的能力(Treatment)

    國家需要為醫療衛生系統能力提供資金保障,并保證訓練有素的醫護團隊人手充足,從而提升醫療衛生系統的能力和韌性,以應對逐步解除限制措施后所不可避免的新感染病例增加。

    以歐盟為例,其正在與各成員國進行積極協調,以通過更好的協調機制來平衡各成員國的資源供需要求,確保物資的充足供應。同時,歐盟呼吁相關的醫療設備機構基于各成員國一致確認的清單,優先對抗擊疫情所需的醫療設備進行評估與核證;各成員國應設立單一聯絡點作為相關事務的統籌點,以及測試機構與市場監管機構之間的溝通橋梁。

    此外,為協調各醫療設備和藥品生產企業之間的合作,歐盟將繼續在必要時提供反壟斷指導和協調,以應對逐步解除限制措施所需的物資和服務的短缺。委員會與歐盟國家競爭機構(National Competition Authorities)將借助歐洲競爭網絡(ECN,European Competition Network)來落實各方針細則的執行。 

    ● 個人防護用品及措施

    除了口罩、防護面罩等個人防護用品(PPE)外,最為有效的是個人防護措施相關知識和建議的普及與更新。 

    ● 疫苗和藥物

    這對于終結新冠疫情而言至關重要,因此需加速疫苗的研發和引入進程。目前公共部門的私人部門正在加緊研發,以推動疫苗盡快問世。根據目前的預計,疫苗的獲批和量產最快可能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與疫苗研發同步進行的是治療方法和藥物研發。 

    4.“重啟”的具體措施

    歐盟的具體措施建議包括:

    ● 應采取循序漸進的行動,分階段解除限制措施。階段與階段間應留有充足時間(如一個月),以觀察解除限制后的情況變化。 

    ●應逐步用針對性措施取代一般性措施,以使社會能夠在持續受保護的情況下逐步恢復正常。可采取的針對性措施包括:

    ——最易受感染的群體應獲得更長時間的保護,例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對其他群體的限制可分階段解除。

    ——確診患者或有輕微癥狀的患者,應繼續接受隔離和治療,以打破傳播鏈。

    ——安全的替代措施應取代現有的一般性限制措施,從而使社會可以在對風險來源進行針對性控制的情況下,促進逐步回歸經濟的必要活動。例如,可允許各公共場所逐步恢復服務,但必須同時加強如公共交通樞紐和車輛、商店,以及工作場所的消毒力度和頻次,并為服務人員及消費者提供充足的防護措施或設備。

    ——政府應依據憲制安排來采取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而非使用特權來宣布國家進入一般緊急狀態,同時需確保各項措施的嚴格透明且能夠接受民主問責,從而使公眾能夠廣泛接受相關措施。 

    ● 解除限制措施應從具有影響力的領域開始,再逐步推行至其他領域,同時需視國家具體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從而提高相關行動的有效性。 

    ● 應分階段開放內部與外部邊界,最終恢復申根地區的正常流動。

    ——在開放內部邊界時應進行相互協調,優先考慮解除疫情嚴重程度相對較低的地區的出行限制。一旦各成員國邊境地區的流行病學情況充分趨于一致,且社交隔離措施得到廣泛且負責任的執行,便可解除相應地區的出行限制和邊界管制。同時,應優先考慮解除跨境流動工作者和季節性工作者的出行限制,并應避免人們對這些群體產生任何歧視。各成員國與其鄰國應與歐盟委員會保持密切聯系,協調促進有關工作,并應努力在過渡階段保障貨物的正常流通及供應鏈安全。

    ——外部邊界的重新開放,以及非歐盟居民的入境準許應在第二階段進行,并應結合疫情在歐盟之外的傳播情況和出現輸入性病例的風險。歐盟各成員國及申根國均應采取社交隔離等措施,并需繼續審查和限制來自境外的非必要旅行。 

    ● 應循序漸進地恢復經濟活動,以確保政府和企業能夠以安全的方式充分適應日益恢復的經濟活動。應采取分批或分類復工的模式,優先考慮為較不容易受感染,且對于其他經濟活動開展而言必不可缺的群體和經濟部門(如交通運輸)解除限制。同時,應繼續推行社交隔離措施、繼續鼓勵遠程辦公,并在工作場所要求所有人員遵守公共衛生措施和安全守則。

    歐盟委員會還將建立一個能夠識別供應鏈和價值鏈出現中斷的即時警報系統。該系統將尤其依賴于現有網絡,如歐洲企業網絡(EEN,Enterprise Europe Network)、智能型專業化創新集群(Clusters)、各商會及貿易協會、中小企業特使(SME Envoys)以及其他歐洲的社會伙伴機構。 

    ● 應逐步開放公共集會。各成員國應基于各類活動的不同性質和情況來制定解除限制的優先級,并建議替代措施。例如:

    ——學校:推行午餐時間錯峰制、加強清潔、縮小班級規模、增加線上學習時間等;

    ——(零售)商業活動(可分級開放):設置單一店鋪容納人數上限等;

    ——(餐廳、咖啡廳等)社會活動(可分級開放):限制營業時間、單一店鋪容納人數上限等;

    ——群眾集會(如節日性慶祝活動、音樂會等)。 

    ● 交通運輸部門的復工情況,應與解除出行限制的地區情況和其他部門的復工情況同步。應盡快解除如私家車出行等低風險個體交通形式的限制,并在采取必要公共衛生措施的前提下,逐步開放集體性交通(可采取措施包括:降低乘客密度、增加車輛班次、為駕駛員和乘客發放個人防護設備、使用防護屏障、在公共交通樞紐和車輛內配備消毒設備等)。 

    ● 繼續推行可防控疫情的措施,例如戴口罩,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繼續遵守社交隔離措施等。 

    ● 持續監測各類行動,同時為在必要時恢復更嚴格的限制措施制定詳盡標準,并為此做好準備,以防止感染率過度上升和國際傳播的進一步蔓延。相應的準備工作應包括加強醫療衛生系統能力,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病例激增。 

    5.“重啟”經濟的權衡和路線圖

    在經濟學家看來,選擇是否重啟、何時重啟、如何重啟經濟和社會運行,其實是對兩個變量的權衡:一個是醫療資源可以收治和處理“公共衛生約束”;另一個則是經濟和個人能夠容忍的由封鎖導致的經濟損失和個人生活和精神的“經濟社會容忍”,兩個變量的均衡決定了重啟的速度、節奏和具體措施。如同麥肯錫給出的路線圖所表明的那樣,重啟將是一個漸進、甚至可能反復的階段性過程。在疫情可能有秋冬季節“第二波”的更糟情形下,和病毒共存可能將持續全年、甚至更久,直到有效疫苗大規模使用,或者民眾獲得所謂“群體免疫”。 

    圖7 重啟經濟的四個階段

    來源:麥肯錫

    圖8 四個階段的政策措施

    來源:麥肯錫  


    附錄1 模型及數據介紹


    分析中我們采用兩個模型,分別為傳染病模型SEIR與第一財經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病毒傳播模型”。

    傳染病模型SEIR為常用流行病預測模型,該模型模擬了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從易感者(S)到潛伏者(E)到感染者(I)再到康復者(R),通過各環節的轉化率等指標對傳染病的傳播規模及時間進行預測。SEIR模型研究的傳染病具有潛伏期,與病人接觸過的健康人并不馬上患病,而是成為病原體的攜帶者,因此與新冠病毒的傳染特性類似,更具有實際意義。

    為了解決SEIR模型無法捕捉人員流動減少、之后復工影響以及外來疫情輸入等實際情況對疫情的影響。第一財經研究院自主研發了“基于社會關系網絡的病毒傳播模型”,模型從微觀結構入手,通過分析病毒擴散的拓撲結構,建立了工作、家庭與公共場所三個場景,以此刻畫病毒的傳播。

    圖1 模型傳播的拓撲結構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 傳播途徑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我們使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1月22日至4月25日的數據,對兩個模型進行擬合。 

    1. 傳播場景介紹與傳播速率參數設定

    工作群是病毒傳染的第一個場景。在工作場所內,每個潛伏期患者都能夠按相同的傳播速率傳播給周圍的人,當出現多個患者時,傳播速率線性疊加,大大增加工作人群內的被傳染的概率,我們將工作群傳播數據作為基準傳播速率(概率)。特別指出的是,在一些地區,單個工作群隨著管控力度加強會向下修正。

    家庭是病毒擴散的第二個場景。我們將2-3人作為家庭人數的主要分布。家庭場景下人員接觸更加頻繁,因此假設傳播速率是工作環境下的1.5倍。

    公共場所是病毒擴散第三個場景。感染者能夠將病毒傳播給超市、交通類的公共場所內接觸的人。我們假定患者接觸的平均人數為50人,由于公共場所接觸時間短,假定單人的傳播速率為工作場合的1/10。 

    2. 流行病基本傳染數(R0)以及防疫工作對于病毒傳播的影響

    流行病學一般用基本傳染數(R0)衡量疾病傳播能力,其代表在沒有外力干預的情況下,單個感染者可以傳染給二代感染者的數量。如果R0小于1,意味著即便是沒有防疫措施介入,患者也會逐漸減少;R0等于1,沒有防疫工作介入的假設下,感染數也會穩定在一定水平;如果R0大于1,那么感染者將會以指數方式增長。

    所以防疫工作的意義就是人為切斷病毒傳播途徑,從而讓最終受感染者數低于自然增長的水平,也就是讓“事實傳染數R”(經過防疫工作干預后的病毒傳播能力)低于基本傳染數,一旦“事實傳染數”低于1,疫情將最終得到控制。 

    3. 非醫療干預手段與分階段防控策略

    由于缺乏有效藥物和疫苗,非藥物干預(NPIs)成為了防止疫情轉播的主要手段,在我們的社會關系模型中非藥物干預直接體現為病毒事實傳染數的下降。

    非藥物干預措施可以分為兩類:緩解(mitigation),即降低病毒傳播速度以降低對醫療系統的需求;以及抑制(suppression),即扭轉疫情態勢,使新增病例始終保持在低位。

    非藥物干預通過降低感染人群規模降低了重癥患者的數量,從而緩解了醫療系統的壓力,這將進一步降低死亡人數及死亡率。基于倫敦帝國理工學院MCR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對不同強度非醫療手段干預場景下每10萬人口急診護理病床需求的分析,可以發現越強力度的非藥物干預措施對于醫療資源的需求越小。不過任何形式的緩解措施都可能導致在一定的時間內出現醫療資源擠兌,其程度取決于該地區現有的醫療資源。比如在英國,即便是采取多緩解措施的組合,對緊急護理床位的需求仍然達到現有能力的8倍。因此只采取緩解措施不能阻止醫療資源的擠兌,有條件的國家必須使用更嚴格的抑制措施。 

    圖3 非醫療手段干預將減少新冠疫情對于醫療資源的需求(以英國為例) 

    來源:倫敦帝國理工學院MCR全球傳染病分析中心 

    非藥物干預措施中的抑制與緩解與我們常提到的疫情防控策略(圍堵和緩疫)非常相似。

    圍堵是在新發傳染病疫情早期,在限定的地理范圍內,采用醫學和非醫學(區域封鎖、停學和停工等)干預策略和措施,屬于臨時性,單一目標的策略,目的是集中一切力量迅速阻斷疫情傳播。

    緩疫是為了減輕疫情對醫療服務和社會運行的沖擊和壓力,采用醫學和非醫學干預策略和措施,延緩疫情增長速度,推遲流行高峰到來時間,壓低峰值的策略。緩疫屬于多目標的策略,在防止疫情擴散和穩定社會秩序等多個方面取得平衡,從而避免因為防疫對于經濟和社會秩序造成過度沖擊。

    從中國的情況看,在疫情爆發后迅速實行全面的圍堵策略,而在疫情受到控制后,逐步引入緩疫措施。在國際上,很多國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組合,在前期主要以緩疫策略為主,盡可能減少疫情對于社會生產生活的影響,而在疫情快速蔓延后,逐步采取圍堵策略。  


    附錄2 各國疫情前景預測一覽


    1. 早期爆發國家:美國疫情前景預測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疫情前景對全球經濟有著格外重要的影響。截至4月25日,美國確診病例為938154例。兩個模型都顯示美國確診人數高峰將在6月出現,累計確診人數將為120萬人(社會關系模型)或140萬人(SEIR)。

    圖4 美國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5 SEIR預測的美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6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美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2. 早期爆發國家:歐洲

    ●意大利疫情前景預測

    “封鎖”近1個半月后,意大利的疫情已經趨于緩和。截至4月25日,意大利確診病例為195351例,確診死亡率13.5%。兩個模型的預測結果都顯示,意大利的確診人數高峰為26萬人,預計高峰時間將在6月初(社會關系模型)或6月中(SEIR)。 

    圖7 意大利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8 SEIR預測的意大利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9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意大利確診與感染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西班牙疫情前景預測

    西班牙是目前歐洲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截至4月25日,西班牙確診病例為223759例,確診死亡率為10.2%。兩個模型都顯示,西班牙確診人數高峰將在27萬人,預計高峰時間將出現在6月初(社會關系模型)或6月中(SEIR)。

    圖10 西班牙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11 SEIR預測的西班牙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12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西班牙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德國疫情前景預測

    德國是歐洲最大經濟體。截至4月25日,德國確診病例為156513例。兩個模型都顯示,德國確診人數高峰將在5月底出現,累計確診人數將為18萬人(社會關系模型)或20萬人(SEIR)。

    圖13 德國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14 SEIR預測的德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15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德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法國疫情前景預測

    截至4月25日,法國確診病例為161644例。社會關系模型顯示,法國確診病例將在5月底達到峰值,約為20萬確診病例;SEIR模型顯示,確診病例高峰將在6月初出現,累計確診病例為22萬人。

    圖16 法國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17 SEIR預測的法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18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法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英國疫情前景預測

    目前,英國確診病例增長在我們關注的歐洲國家中是最快的,而且英國仍受制于檢測能力的限制。截至4月25日,英國確診病例為149569例。兩個模型都顯示英國累計確診人數高峰將達到23萬人,出現的時間分別為6月底(SEIR)或6-7月(社會關系模型)。

    圖19 英國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0 SEIR預測的英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1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英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瑞典疫情前景預測

    截至4月25日,瑞典確診病例為18177例。由于未執行嚴格的“封鎖”措施,目前仍難以預測瑞典確診人數高峰出現的時間。模型顯示,5月底瑞典累計確診人數將至少為2.3萬人(社會關系模型)或3萬人(SEIR)。 

    圖22 瑞典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3 SEIR預測的瑞典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4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瑞典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3.早期爆發國家:亞太

    ●韓國疫情前景預測

    韓國是國際上最早出現疫情爆發的國家,但也是主要疫情國中最早出現新增確診人數大幅下降的國家。截至4月25日,韓國確診病例為10728例。兩個模型顯示,韓國確診人數高峰將在4月底(社會關系模型)或5月初(SEIR)出現,兩個模型預測的累計確診人數均為1.1萬人。 

    圖25 韓國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6 SEIR預測的韓國確診與治愈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7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韓國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日本疫情前景預測

    日本新增確診病例仍處于快速增長期。截至4月25日,日本確診病例數為13231例。由于沒有采取大規模的封鎖措施,判斷日本疫情高峰仍然困難。兩個模型利用現有事實感染數預測了疫情的發展,社會關系模型顯示,到6月累計確診病例將超過3萬例;SEIR模型顯示日本累計確診病例在5月底就將超過4萬例。 

    圖28 日本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29 SEIR預測的日本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30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日本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伊朗疫情前景預測

    4月開始伊朗的疫情明顯緩和。截至4月25日,伊朗確診病例為89328例,確診死亡率為6.3%。兩個模型顯示,伊朗確診人數高峰將在5月底(SEIR)或6月初(社會關系模型)出現,累計確診人數將為11萬人(SEIR)或12萬人(社會關系模型)。

    圖31 伊朗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32 SEIR預測的伊朗確診與治愈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33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伊朗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4.近期爆發國家

    ●澳大利亞疫情前景預測

    澳大利亞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截至4月25日,澳大利亞確診病例為6694例。社會關系模型顯示,澳大利亞確診病例將在5月初達到峰值,約為7500例確診病例;SEIR模型顯示,確診病例高峰將在4月底出現,累計確診病例為7000人。

    圖34 澳大利亞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35 SEIR預測的澳大利亞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36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澳大利亞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土耳其疫情前景預測

    土耳其是目前中東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截至4月25日,土耳其確診病例為107773例。SEIR顯示,6月底土耳其累計確診人數將達到高峰,峰值為20萬人,我們根據死亡率對該國數據進行了調整,結果顯示6月底土耳其實際感染人數高峰將達到26萬人;社會關系模型則顯示,確診病例將在6月達到30萬人的峰值。

    圖37 土耳其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38 SEIR預測的土耳其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39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土耳其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埃及疫情前景預測

    截至4月25日,埃及確診病例為4319例。由于仍然處于疫情爆發早期,且受制于檢測能力限制,目前判斷埃及確診病例高峰仍然困難。SEIR顯示,截至5月底埃及累計確診人數將至少達到1.3萬人;社會關系模型則顯示,確診病例將在6月突破1.1萬人。 

    圖40 埃及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41 SEIR預測的埃及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42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埃及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印度疫情前景預測

    截至4月25日,印度確診病例為26283例。印度政府目前仍未進行大規模檢測,因此我們用印度當前事實傳染數結合東南亞的傳播趨勢對其疫情發展進行預測。SEIR顯示,截至5月底印度累計確診人數將至少達到5.5萬人,我們根據死亡率對該國數據進行了調整,結果顯示印度實際感染人數在5月底會突破7萬例;社會關系模型則顯示,確診病例將在6月突破6萬人。目前難以預測印度確診人數高峰時間。 

    圖43 印度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44 SEIR預測的印度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45 社會關系模型預測的印度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馬來西亞疫情前景預測

    截至4月25日,馬來西亞確診病例為5742例。由于仍然處于疫情爆發早期,目前判斷馬來西亞確診病例高峰仍然困難。SEIR顯示,到5月底馬來西亞確診人數將超過9000人。我們根據死亡率對該國數據進行了調整,結果顯示5月底馬來西亞實際感染人數會超過20000例。 

    圖46 馬來西亞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47 SEIR預測的馬來西亞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南非疫情前景預測

    截至4月25日,南非確診病例為4361例。整個非洲受困于檢測能力不足限制,而且南非目前仍處于疫情爆發早期,因此判斷確診病例高峰仍然困難。SEIR顯示,到5月底南非確診人數將超過1.7萬例,我們根據死亡率對該國數據進行了調整,結果顯示南非實際感染人數在5月底會超過3.6萬例。 

    圖48 南非累計、新增確診與死亡病例數

    來源: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第一財經研究院  

    圖49 SEIR預測的南非確診人數

    來源:第一財經研究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