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
比特幣的“熱”有其客觀原因。自2009年中本聰挖出比特幣第一區塊以來,比特幣逐漸走入大眾視野,并在2017年迎來它的“春天”。獲取難和有限性的特征,讓比特幣在參與者中具備了交換價值,這種稀缺性也讓其成為特殊人群和資本青睞的對象。但由于政策監管、技術創新等不確定因素的制約,比特幣價格暴跌暴漲的現象非常普遍,既出現過價格猛漲超過1萬美元的階段,也曾有一天內損失逾1/4市值的時候。正是這些特點,讓比特幣成了偏好投機者們的“新寵”。
另一方面,給比特幣“降溫”很有必要。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幣雖然帶個“幣”字,它卻不是流通貨幣,目前還沒有任何國家把它當作法定貨幣。實質上,比特幣仍然只是一種虛擬商品,并且是一種投資風險特別高的虛擬商品。各類所謂“幣”的交易平臺在我國并無合法設立的依據,“瘋狂”的比特幣更是成為各種非法
金融活動的重災區。基于不受政府控制、相對匿名、難以追蹤的特性,近年來,比特幣屢屢曝出惡意交易、僵尸病毒“挖礦”和非法牟利的案例,黑客攻擊事件頻繁發生,也有大量打著虛擬貨幣幌子傳銷、非法集資的活動。監管及時出手,有利于建立高效安全的金融運行體系與機制,防范金融風險和隱患。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虛擬貨幣,比特幣背后的風險,其實大多數虛擬貨幣都存在。然而,還是有些人認為這是個不可錯過的“風口”。去年9月,人民銀行等7部委采取措施,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此后仍有一些人轉向境外平臺網站繼續參與虛擬貨幣交易。與此同時,境內有部分機構或個人還在組織開展所謂的幣幣交易和場外交易,并配之以做市商、擔保商等服務,這實質上還是屬于虛擬貨幣交易場所,與現行政策規定明顯不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