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白皮書將繼續探索中國城市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路徑,為城市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參考指引價值。
持續擴容,打造突出產業融合的研究評價體系
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研究的年度力作,新華三集團業界首創的《中國城市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備受行業追捧的同時,為城市建設和管理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基于對智慧類項目的頂層設計、需求研判、方案規劃、整體交付、運維升級等的深入理解,新華三為打造更為權威和專業的研究評價體系,其數字經濟研究院不斷擴大研究視角。
2020版白皮書從2017版城市研究樣本40余個升級到113個,將8大城市群及50個縣市囊括到研究范疇,其中涵蓋京津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和成渝地區等4大重點區域+148個城市+100個縣域,形成“重點區域-核心城市-優勢縣域”三位一體的立體研究體系。
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探索城市數字經濟發展之路
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逐步形成“以縣域為基本單元,以優勢縣域帶動城市,以核心城市輻射區域,以重點區域引領全國”的總體態勢。如今數字經濟已成為縣域范圍產業集群發展、行業技術突破以及業務應用創新的主引擎。
基于連續四年的數字經濟評估積累,新華三集團構建了數字經濟發展飛輪效應模型。該模型具有梳理數字經濟發展核心要素、厘清各要素間推動促進關系、明確數字經濟發展兩個關鍵抓手三大價值,將為各城市布局數字經濟工作提供理論支撐。
關于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經濟研究院還提出了眾多全新的觀察和發現。
發現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涌向數字經濟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將開啟新一輪經濟周期。作為數字世界中的基礎性設施,新基建在5G、大數據中心、
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相關項目投資將直接拉動數字經濟增長,并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快速發展。
發現二:數據感知能力和要素價值重要性急劇凸顯
據新華三數字經濟研究院測算,目前90%以上的城市設立了城市大數據局,80%以上的城市建立了統一政務云,以新興技術與管理的有機融合為手段,提升和加強感知能力成為關鍵抓手。
發現三:區域性數字經濟呈現“4+N”新格局
區域經濟作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各項政策和改革推進的重點。現階段,我國區域數字經濟呈現“4+N”新格局,由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四大區域,以及十多個數字化熱點區域構成。
發現四:中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主浪潮來臨
對比近四年數字經濟評估情況,我國城市數字經濟發展前移集中態勢明顯。相比上年,數字經濟一二線城市發展勢頭強勁,新一線城市數量增長31.8%,二線城市數量增長32.7%。
發現五:城市數字經濟應對能力在疫情防控中得到充分凸顯
據了解,目前數字經濟越發達的城市,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簡稱“疫情”)防控和善后處置工作中表現越突出。研究表明,疫情對數字經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數據基礎設施、城市服務、城市治理、產業融合等四方面。后疫情時代,實體經濟將加速與數字經濟的融合。
新版白皮書在關注產業數字化和新基建的同時,增加了縣域經濟解讀,并適時增補了疫情對數字的經濟影響等熱點研究,這對探析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路徑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未來,新華三集團數字經濟研究院將繼續用數據記錄城市數字化轉型進程,為各方需求提供專業服務與個性化解決方案,為政府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助力開啟數字經濟飛輪效應的新周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