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
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區塊鏈不斷迭代創新,目前已經發展到區塊鏈3.0階段。2008—2013年的WEB1.0階段的主要特點是以
比特幣為代表的可編程貨幣;2013年到2017年的WEB2.0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基于區塊鏈的可編程
金融,標志性事件是2013年
以太坊加入智能合約功能;2018年至今的WEB3.0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區塊鏈在金融之外的其他行業的廣泛應用。目前,區塊鏈+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但主要進展依然是在區塊鏈+泛金融領域,除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
幣圈交易所、區塊鏈IPO、跨境支付、金融
聯盟鏈、票據、會計、市場預測等都有較多的應用。而Facebook推出的
加密貨幣項目Libra(天秤幣)和全球多家央行的政策制定者正在認真考慮開發和發行央行
數字貨幣(CBDC)是區塊鏈在泛金融領域的重要新進展。此外,在國家相關政策的強力支持下以及阿里巴巴、奇虎360、騰訊、華為、
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深度布局下,我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增長迅猛,已超過美國坐上全球第一把交椅。根據中國信通院官網發布的《區塊鏈專利態勢白皮書》顯示,目前區塊鏈專利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國和加拿大、亞洲的中國和韓國、歐洲的英國。其中,從2013年至2018年12月20日,中國有4435件區塊鏈專利申請,全球占比48%,布局數量顯著超越美國;第二名美國有1833件區塊鏈專利,全球占比21%。
第一,國際上基于區塊鏈的傳媒業應用范圍很廣,但是依然處于初步探索期。由于國際上區塊鏈發展較早且對傳媒業的管理相對寬松,區塊鏈+傳媒業的發展較快,主要在版權保護與資產管理、信源認證與內容審核、內容生產與新聞眾籌、智能交易與廣告效果、輿情分析與輿論環境等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一是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新聞平臺Civil。Civil創立于2017年,其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去中心化、高度自治、可信任、可持續發展的“新聞社區”,核心是引入
token CVL,把CVL作為有效的激勵和懲罰機制,所有CVL的持有者參與“平臺憲章”的制定和平臺的日常管理。二是為版權保護提供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的Po.et。該公司基于其區塊鏈核心技術“存在證明”,能夠提供版權保護和網絡內容的發掘與變現。主要思路是,用戶把文檔上傳的時間通過區塊鏈的時間戳而永久保留下來,作為某個文檔在某個時間點被創建的證明,在幫助媒體建立信息真實性的驗證機制和信源問責制的基礎上,進而在內容生產者、媒體機構和受眾之間創建良性的傳播生態。[4]三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廣告鏈登記系統ACR。該系統由數據營銷協會等行業組織和ConsenSys、MetaX等區塊鏈服務商聯合推出,設立了Token作為激勵機制,任何廣告商都可以申請加入該系統,通過提交域名相應的Token作為保證金,如果廣告商的信譽良好,就會被認定為可信任的廣告商,列入ACR系統的“域名白名單”并向社會公布和推薦。四是將藝術家與老用戶有機連接的Artlery,其目標是在區塊鏈上發行一個藝術品背書的貨幣,讓藝術愛好者成為他們所參與互動的藝術品的部分所有者和股東。核心做法是Token選擇比特幣,通過與比特幣初創企業ascribe. io的合作關系及API的整合將藝術作品作為元數據在區塊鏈上注冊,所有的權益者都會根據自身的資產份額獲得收入。
第二,我國區塊鏈+傳媒業積極探索但仍處于起步期。由于我國對區塊鏈和傳媒業管理更為嚴格,雖然我國區塊鏈發展很快,但是整體上區塊鏈+傳媒業仍然滯后于國外,重點集中于版權保護領域。一是利用區塊鏈技術對版權進行確權。
杭州《都市快報》在起訴
深圳“第一女性時尚網”侵犯其文字作品網絡傳播權時,采用了一種被稱為“錨定區塊鏈”的方式進行電子證據保全并得到了杭州互聯網法院的采信[5]。二是由迅雷提供技術支持的中國版權保護中心的版權聯盟鏈開發項目,為互聯網上的數字作品分配永久的DCI碼,頒發數字版權登記證書,并利用電子簽名和數字證書建立起可信賴、可查驗的安全認證體系。[6]三是人民在線與微眾銀行深入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搭建行業鏈“人民版權”平臺[7]。其目的是解決之前數字資產存在的確權、維權、用權上的三大難題,并引入了國家監管機構、權威媒體機構、出版集團、版權中心、仲裁機構、公證機構、互聯網法院等核心節點,共建版權保護聯盟鏈。目前,延慶融媒體中心已成為首個在“人民版權”平臺進行數字作品版權存證的單位,“
北京云”成為首家入駐的省級融媒體平臺[8]。四是天涯社區打造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聞社區,核心在于打造了TYT,TYT是天涯
區塊鏈生態體系內的唯一記帳憑證,限量900億枚,社區用戶將根據其對社區的貢獻獲得TYT的獎勵。
原載于《現代傳播》2020年第2期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