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票頻頻落地,其背景在于我國發票電子化的普及推廣工作正在進入關鍵階段。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增值稅普通電子發票已經占據45%的份額。特別是今年以來,非接觸需求突然爆發,包括
深圳、廣州等城市國稅部門均公告宣布加速推進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普及工作,并嘗試在指定區域逐步取消紙質發票,實現電子發票全覆蓋。
公開信息顯示,2018年8月,騰訊和深圳稅務局合作開出國內第一張區塊鏈發票。截至目前,深圳區塊鏈電子發票開票量已超1600萬張。
騰訊區塊鏈產品負責人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傳統電子發票更像是紙質發票的無紙化改造。“與傳統電子發票相比,區塊鏈發票最大的特點還是利用區塊鏈的不可篡改、防抵賴、防刪除的分布式賬本技術,讓發票能夠真實地還原當時的交易、支付場景,讓每一次流轉能夠互聯互通。區塊鏈電子發票為電子發票的數字化、可編程化鋪平了道路。”此前,雖然一些創業公司在區塊鏈發票的產品已有雛形,但總體看,區塊鏈發票是一個高度依賴于各地政府部門意志和企業主體資質的場景,玩家圍繞在巨頭、上市公司以及有稅控資質的大型企業上。
比如,深圳區塊鏈發票由騰訊負責底層,不同場景中的上鏈方包括廣電運通、金蝶等;
杭州則主要是由螞蟻金服提供技術支持;
北京稅務局的合作方是東港股份;廣州稅務局選擇了金財互聯……
一位參與過地方區塊鏈發票項目招標洽談的公司高管告訴記者:對于各地區塊鏈發票試點,國家稅務局層面沒有制定統一的技術路線或相關標準,鼓勵各地八仙過海,但不管對企業選擇還是技術路線選擇,地方肯定更傾向于大廠光環和安全可靠。
各地的賽馬態勢,亦反映在技術路線的選擇上。
有電子票據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北京首張區塊鏈發票系統建設,東港股份采用的是IBM的Fabric作為底層,由企業、政府、用票企業等共同組建
聯盟鏈,通過智能合約來進行票據流轉。
騰訊區塊鏈產品負責人向記者透露,其區塊鏈發票平臺采用自主研發底層,混合聯盟鏈形式,參與方包括稅局、服務商、直連企業等,根據權限要求設置了超級節點和業務節點兩種參與方式,由兩種節點共同組成雙層區塊鏈網絡,完成雙層共識。
廣州稅務局的升級版“稅鏈”產品,則是金財互聯在螞蟻金服BaaS平臺上進行的開發。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