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建設面向未來的全球城市,著眼于國家戰略需求和數字技術發展趨勢,將數字經濟發展與國家戰略、“五個中心”建設 和城市需求緊密結合,重點打造四個領域:
1、建設覆蓋全球網絡的數據中心
圍繞 5G 先試先用,加快本市數字基礎設施超前部署。一是 以上海亞太信息通信樞紐為基礎,拓寬國際通信出口帶寬,探索 建設全球數據樞紐中心。 二是聯合
南京、
杭州等國家級互聯網 骨干直連點,建立健全骨干網絡與 CDN(內容分發網絡),推 動長三角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存算資源同城化。
2、建設數字技術創新策源地
圍繞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強化數字創新能力。依托各類 數據中心、數字實驗室,完善本市數字應用設施、試驗基礎設施 布局,重點加快行業共性技術的支撐,打造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集 群,推動集成電路、基礎軟件、工業設計軟件、工業大數據、核 心元器件等薄弱環節實現根本性突破,著力解決“缺芯少魂”問 題。
3、建設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
加快集聚數字貿易主體和資源,率先探索完善與國際接軌的 數字經濟治理體系。一是集聚一批有全球影響力、資源配置力、 價值鏈整合能力的數字貿易跨國公司。 二是結合自貿試驗區建 設,率先探索形成原創性行業應用標準、地方標準,形成更加利 于我國參與并引領全球數字經濟產業鏈、數字經濟規則制定的開 放制度,并推動相關標準、制度在國際上推廣應用。
4、建設數字孿生之城
加快推動城市生產生活方式數字化轉型。一是打造數字孿生 的“未來工廠”。圍繞設備數字化、流程數字化、知識數字化和業務數字化,結合設備研發、生產制造、銷售運維、物流運輸等 場景布局人工智能應用,建立集遠程監控、實時通信、免提監控、 人機協作、精度操作、智能維護、智慧管理等于一體的新一代“未 來工廠”。 二是率先推動數字技術深度應用和消費,打造數字 孿生的“未來城市”。比如,加快推動車聯網、無人機、無人駕 駛、無人配送等場景試驗和應用,打造 “未來出行”;利用大 數據、云平臺、全流程移動支付等改造傳統就醫流程,推動 AI、 AR/VR 在醫療影像、用藥方案、醫療數據、遠程診療、遠程監 護等領域應用,打造 “未來醫院”;基于 5G、AI 等技術提供遠 程醫療、在線問診、智能康復和陪護服務,發展 “未來養老”; 圍繞城市精細化管理,加快城市公用設施、管網監測、交通管理 等領域的智能化升級,完善“城市大腦”大數據輔助決策等功能, 打造“ 未來城市治理”;通過將 5G 技術應用到演出賽事、觀光 購物,發展多視角、沉浸式的 “未來文創”。 三是打造數字孿 生的“未來農場”。在本市及域外農場加快
農業生產方式智能化 轉型,應用
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推動農業 全產業鏈智能化改造升級,進一步普及農業網絡化經營方式。
2020 年 02 月 10 日 ,上海又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快智慧 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提出到 2022 年,將上海建設成為全球 新型智慧城市的排頭兵,國際數字經濟網絡的重要樞紐;引領全 國智慧社會、智慧政府發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創新城市。 堅持全市“一盤棋、一體化”建設,更多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手段,推進城市治理制度創新、模式創新、 手段創新,提高城市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水平。科學集 約的“城市大腦”基本建成,全量匯聚的數據中樞運行高效;政 務服務“一網通辦”持續深化,群眾辦事更加方便,營商環境進 一步優化;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快推進,城市治理能力和治 理水平不斷提高;數字經濟活力迸發,新模式新業態創新發展;新 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全面優化,網絡安全堅韌可靠,制度供給更加 有效;城市綜合服務能力顯著增強,成為輻射長三角城市群、打 造世界影響力的重要引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