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無法回避的一個行業就是工業。通證科技首席技術官馬勇認為,區塊鏈可以很好地和工業4.0(第四次工業革命)結合。
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是指機械化、電氣化、自助化(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即信息融合,具體指應用信息物理融合系統與工業
區塊鏈技術的融合。
工業4.0希望通過智能制造提供智能產品,將生產服務化。生產的產品自身可以不斷收集數據,廠商會主動、逐步提供后續的服務,這是一個長線效益。
最終的目標是完成云工廠,整個工廠的生產流程會大面積的分散給不同的節點,也就是分布式生產方式,但目前依賴于3D打印等技術的發展。
馬勇認為要達到目標就需要面向消費升級。現在所說的產能過剩,指傳統的、批量生產的產能過剩。而實際上存在大量定制化、個性化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因此現在過剩的是某些傳統產能,不足的是還沒挖掘出來的產能。所以工業4.0的目標是適應現代碎片化、定制化的需求。
目前大多數企業內部分為生產部門和業務部門。企業間的
供應鏈體系,各家供應商都存在信息孤島、價值孤島等問題,協作成本高昂,生產柔性低,無法適應高度定制化的需求。
而企業的業務形式可以抽象為三個方面:第一,物質流,包括原料、設備、勞動力;第二,信息流,指訂單、生產指令、生產日志以及溯源記錄等;第三,價值流,包括資金、債務等財務指標。
而區塊鏈在工業4.0中,可以統一信息流、價值流和物質流。區塊鏈在提供信息,比如生產指令時,可以同時做到生產資金的兌付或者抵押,優化從客戶到生產單元之間的需求環節,和生產單元到客戶之間交付過程的中間環節。
這樣可以客觀地知道上下游環節都是誰,發生了什么,解除了供應鏈環節間的信息隔絕。得到訂單信息流的生產單元,則直接在整個供應鏈中尋求物質流完成生產。使得機器獲得更高自主權,根據自身工況,主動決定生產。
但是,關鍵的問題在于:價值入口和出口如何解決,也就是生產活動如何兌現經濟效益?
對于這個問題,馬勇提出兩種解決方案:要么直接使用
數字貨幣兌付,但是價格波動較大;要么
金融機構參與,由金融機構在供應鏈內承擔結算職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