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T1 -
導語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2020年開年,給了我們每個人當頭一棒,全社會被迫按下暫停鍵。
很多中小企業創業者內心深處彌漫著恐懼、焦慮、無力、無奈……甚至有創業者悲觀地認為:“或許,你我離破產也就一兩個月。”
殊不知,“禍兮福所倚”,每一次危機,都隱藏著機會,危機越大,機會也就越大!
2020年中心化辦公因新冠疫情變革分布式協同辦公;
遠程協同、開源治理、通證激勵、自治組織、分布式商業、分布式辦公等
區塊鏈商業價值、規則為商業組織帶來了新機遇。
在本次特別欄目中,13位區塊鏈產業人才智庫專家將進行線上主題分享,每天系統性輸出在一個具體領域的思考與建議,給陷入疫情危機中的中小企業和商業組織以啟發與支持!為大家送上13場免費直播課程!
本欄目的指導單位為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區塊鏈產業人才研究所,由區塊鏈產業人才智庫、火訊財經、鏈人國際主辦。
區塊鏈產業人才智庫是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區塊鏈產業人才研究所聯合鏈人國際,清華x-lab,證券日報、
福建省區塊鏈協會、火訊財經等眾多垂直行業機構共同籌備發起,聚集各領域專家力量,建設區塊鏈“政產學研用”協同的開放生態體系。
2月7日晚,
火幣集團總裁助理兼火幣labs總經理袁瑞娟做客火訊TALK,以下為訪談實錄。
- PART2 -
精華集錦
火幣集團總裁助理兼火幣labs總經理 袁瑞娟:
· 這次疫情反應出的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通過區塊鏈有效改善的。
· 在
公益方面,火幣集團也在積極的進行著一些探索和實踐,內容可以涵蓋到例如:數字身份信息上鏈、讓公民擁有鏈上身份、捐贈物資信息鏈上實時追溯、資金與物資流轉信息的查詢與驗證、公益貢獻激勵機制、需求智能匹配和流程管理、重大疫情確診患者行程上鏈和輿情發布驗證等等。
· 相信很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區塊鏈+公益一定會邁出堅實的一步。
- PART3 -
訪談實錄
主持人火訊財經主編趙一丹:各位群嘉賓大家晚上好!感謝大家收看火訊TALK之區塊鏈產業人才智庫特別欄目!本次特別欄目主題為《疫情之下,區塊鏈如何助力商業與組織創新?》
我們今晚的分享嘉賓是:火幣集團總裁助理兼火幣labs總經理袁瑞娟。
袁瑞娟:各位親愛的伙伴們,大家晚上好,我叫袁瑞娟,來自火幣集團。第一次做線上分享,感覺還有點小緊張。
張曉媛:歡迎袁總,很應景接地氣的主題。
趙一丹:歡迎袁總登場。
袁瑞娟:首先給大家拜個晚年,今天是正月十四,沒出十五都是年。雖然今年開場鬧心,焦慮蔓延,恐慌盛行,但在這些現實面前,我們依然可以選擇當下這個短暫的時點,拋開這些,互道“新年好”!
01
把家庭角色放到領導角色之前去考慮,去做到極致
袁瑞娟: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最近的一點心得體會,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從1月22日開始,我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開始了準備迎接春節的生活。原定還計劃了大年初一帶著孩子去
廈門方特游玩,大年初五再回
河北給爺爺奶奶拜年,當時心情還是非常放松與喜悅的。
但沒想到1月25日即大年初一開始,全國形勢陡然嚴峻起來,那個時候,其實還沒有太清楚到底發生了什么。直到當天,火幣公益組織了將近百人的志愿者團隊,開始全世界采購物資,馳援
湖北的時候,當我從那刻開始,每天生活中全是——
“口罩口罩口罩”,沒了,怎么又沒了?扣了?為啥扣了?這個醫院的醫生怎么披著個垃圾袋就進了病房了?防護服?哪里有?物流為什么停了!!!
當這一切撲面而來的時候,我才真的開始緊張起來。可能很多朋友的狀態和我差不多,從懵圈到恐慌。我們火幣公益前期馳援湖北的行動,密集性的持續到國家開始全面管控物資起,我們才撤回了在海外的小伙伴。那個時候差不多這場馳援行動進行了有小10天了,可以說,這十天對我來是非常特殊又考驗的十天。
一方面內心很焦慮,一方面又要營造老人孩子都在的家庭祥和喜悅的氛圍。一方面天天想著哪里能買到口罩,一方面又要考慮馬上開工了,整體業務該如何推進(我擔任
李林總的助理,同時兼任著火幣Labs的總經理,也代表總裁辦,協助推進火幣中國整體的業務)。
這些事情交織在一起,某些時候,確實覺得壓力挺大的,但是也換得了難得的思考機會。兩個問題在我腦海中不斷盤旋:一、當下,我們無法以習慣的方式觸達外界的時候,我們面臨的挑戰到底是什么?作為團隊的領導者,我們在當今情況下,到底該如何發揮作用?二、區塊鏈這個產業,之前經歷了3個月的轟轟烈烈,現如今,面對“國難”,我們到底能做點什么,應該做點什么,做了什么?
先來說說第一個問題。我認為最大的挑戰,來自于當下個人角色的重新認知。之前的我們是怎樣的呢???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基本原則是“切分清晰、追求平衡”。但現在的情況不同了,從時間到空間到角色,完全雜糅在一起了,相信有不少家庭都和我一樣,爸爸媽媽孩子(1-2名)+老人(1-2位),這個時間點都生活在一起(我家一直是5口之家)。可以說是過去的整整15天,大家在“方寸之間”,寸步不離。并且這種寸步不離估計還要持續一段時間。
張曉媛:深有體會,這個重新認知角色的過程非常不易。
袁瑞娟:火幣是從2月3日開工的,很多公司也都是那個時候開工的。也是從那個時間開始,爆發性流行一個詞“分布式辦公”。各種教程、工具、經驗分享也都超級多。其實我倒是覺得分布式辦公本身沒有什么特別的,這次特別之處在于“居家”。準確的說,我們真正應該關注的差異是“居家+分布式”。 居家——是重中之重。
試想一下,如果大家依然是各自1人辦公,都散落在全國各地的咖啡館、書吧、wework、辦公室,那個情況,和如今的各自宅在家里會不會不同?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那么,“居家分布式”我們應當更加關注什么呢?我個人的建議是:角色定位要清晰,要清楚自己先得是“家人”的角色,才是“領導”的角色。先把家人當好了,才有可能當好領導。相信不少朋友,特別是在公司帶團隊的朋友,都想逃離這種居家環境,覺得這影響工作,自己被困住了,其實這是沒用的。
這個挑戰是我們既往的經驗里所完全沒有的,我覺得這是這場災難給我個人的生活所帶來的最為積極的一面。讓我更加關注家人的感受,關注家庭的氛圍,關注老人孩子的情緒,關注大家日常的健康,關注大家與外界的正向鏈接等等。也更加要求自己在每一個當下,每一個角色之間都要做到無縫鏈接,要能夠更加有效的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能量。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和我一樣的“經歷”。
上一秒鐘,還在電話會議上痛批下級的文案寫的跟“屎”一樣;下一秒鐘,孩子推門進來,問一個問題,自己秒變心情、表情、語氣和情景。瞬間從“冷血女上司”變成“溫柔老母親”,解答完孩子的問題,還得瞬間把情緒倒回去,因為剛才還沒罵完,團隊還沒有能夠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還得讓大家繼續感受到壓力。以上只是一個小小的片段。
類似這樣的片段每天有很多很多,這就是“方寸天地”的常態,也是一種難得的修行。沒有徹底立在當下的決心,是做不到了。
趙一丹:太不容易了,角色切換,情緒切換。
張曉媛:歸本紅塵深處人生中第一段關系,再看其他的一切關系。
袁瑞娟:我們要像在團隊中發揮作用一樣在家庭中發揮作用才可以,我們不能讓家庭變成“悶罐”,變成“炸藥桶”。試想一下,等到疫情過去后,社會上充斥著充滿戾氣的一群群人,我們的“戰疫”就得沒完沒了的打下去了,滅完“病毒”,再戰“心魔”,我相信那也不是大家所期待的場面。
這是我分享的第一點,總結一下:把家庭角色放到領導角色之前去考慮,去做到極致。現在的“方寸天地”,也讓之前所有因為“忙、沒時間”而缺席“家庭角色”的領導者們,失去了這個最“官方”的理由。當我們真的愿意去接納家人和改變自己,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最需要的不是時間,而是“心”。
那么關于“挑戰”的話題,我們就不再繼續展開了。接下來,我想和大家聊聊,我們該怎么做。
02
不斷給與團隊精神信念,讓大家把最重要的精力集中到團隊目標上來
袁瑞娟:其實這個怎么做,我的理解也非常回歸“簡單”。無外乎都是最最基礎的管理溝通的能力,只是這些能力,由于我們職位的改變,而“退化”了。而當下“居家分布式”工作狀態下,我們需要格外加強以下幾點:
第一,好好說話,把話說清楚,說細致。特別是把工作要求,表述的非常清晰,確保大家的理解是一致的。這也是一種挑戰,可能很多人不認同,大家可能會說,這算什么挑戰啊,我說話一直很清楚啊!其實不然,每次領導者宣布完工作目標和要求后,其實很多人是沒太理解的,大家是通過后續的溝通琢磨來進一步消化的。而且領導風格不同,像我這樣比較強勢的風格,可能有些人就不敢現場問我。所以現在也是倒逼著自己增加素養,增加耐心,好好說話(雖然我剛才說過自己呵斥文案的問題)。
第二,及時的信息同步、通曬、推演、復盤,讓大家隨時感受到彼此就在身邊。為此,我自己推行的舉措有以下幾點可以分享。工作時間調整為每周7天,每天3個時段,分別是:9:00-12:00;14:00-17:00;20:00-22:00。9點要發當天自拍,嚴禁睡衣。
時間為什么要分成三個時間段呢?也是考慮到大家“居家”的狀態,干擾比較多,把時間切割的細一點,更能夠集中精力,后續可能我還會分成4個時間段。每天發自拍,是讓大家一定要早早起來洗漱打扮一下,以良好的面貌面對一天的工作,也能夠影響到家人的精氣神。而7天,也是充分考慮了現在的現實情況,周六日的意義非常小了,周日專門安排的是學習和復盤,集中性的解決一些問題。
第三,工作時段,在線響應時間不超過3分鐘。這個是為了更好的營造大家面對面的感覺,讓大家集中精神。
第四,按季度設KPI,按月度設事件目標,按周設具體考核點,按天定計劃。需要關注和加強的最后一點是,不斷給與團隊精神信念,這個特別關鍵。給團隊精神信念,我認為不是打雞血喂雞湯,特別是當下。是讓大家把最重要的精力集中到團隊目標上來。這個其實是需要個過程的,正常大假結束都有個“假期綜合癥”,何況是現在這種情況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越專注于自己該做的事情,精神力量就會越強,越渙散,精神力量就越弱。
03
這次疫情反應出的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通過區塊鏈有效改善的
袁瑞娟:最后,我們來聊聊第二個話題。區塊鏈這個產業,之前經歷了3個月的轟轟烈烈,現如今,面對“國難”,我們到底能做點什么?說實話,我今天其實情緒比較低落。
一是我們的“吹哨人”引起的全社會的痛苦。二是我在準備分享的時候,其實內心對于整個產業在本次“戰役”中的表現,多少是有些失落,總覺得其實區塊鏈本來可以做的更多。但轉念一想,產業本身從1024開始才剛剛脫敏,還是個小嬰兒,一個嬰兒做不了啥也很正常。
但這次疫情反應出的很多問題,其實是可以通過區塊鏈有效改善的。比如公益問題,相信已經有很多的產業區塊鏈團隊在積極實踐了。在公益方面,火幣集團也在積極的進行著一些探索和實踐,內容可以涵蓋到例如:數字身份信息上鏈、讓公民擁有鏈上身份、捐贈物資信息鏈上實時追溯、資金與物資流轉信息的查詢與驗證、公益貢獻激勵機制、需求智能匹配和流程管理、重大疫情確診患者行程上鏈和輿情發布驗證等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