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生態這么看起來這么完整,可是體量這么小,為什么?因為主要幾個原因,也就是我要說的DeFi的一些發展中的問題。DeFi如果能夠克服這些發展的問題未來的前景非常好,但是目前這些客觀的障礙還是存在的。
第一個就是用戶數、活躍度、流動性、交易深度遠遠不夠,不要說跟傳統
金融比,就是跟
數字貨幣里面相應的中心化模式比也是差得多。比如在去中心化交易所DEX領域,像
火幣、
幣安都是中心化的交易所,交易的深度、廣度活躍度是超越DeFi的DEX好幾個數量級。
舉一個例子,MakerDAO是目前最大的DeFi借貸項目,日活才兩千人,都非常少了。就是一個數字貨幣交易所日活可能兩萬,平常三萬五萬,也有可能上十萬,前幾天市場熱的時候幾十萬都有。目前市場上么沒有一個比較客觀的DeFi用戶數據評估,前一陣MakerDao在做coinbase做市場推廣的時候引進了差不多兩萬多用戶,所以我們估算MakerDao總用戶應該在5到8萬左右。然后幣世界即將發布的研究報告里面說整個DeFi用戶估算13萬人。我覺得這個數字蠻合理,按照這個數字,整個DeFi用戶目前只有13萬人,這個市場還是非常小。
然后另外一個例子,,剛才放的幾個彩圖生態里面有一個預測市場Dapp叫Veil,存活了六個月,剛剛停止運營,運營了六個月只有310個用戶,可想而知這個市場多小。我相信在座除了我以外沒有人用過這個APP,因為310用戶量太少了。
市場不夠大的原因有多種,其中之一是多過依靠
以太坊,因為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非常好用。所以一開始大家就研發DeFi的時候都用以太坊,慢慢EOS起來開使用EOS。但是不夠,因為以太坊本身用戶量就比
比特幣少很多,EOS就更少了。早上我和東叔在圓桌
論壇環節有聊到DeFi需要跨鏈,需要把DeFi資產跨鏈,不僅跨鏈,跨到比特幣,跨到其他主流幣,還要接觸現實中的資產,把這些資產能夠上鏈,才有可能解決最大的問題,就是用戶不夠、活躍度低的問題。
過多依靠以太坊會造成吞吐量受以太坊的限制,以太坊現在1.0,到了發展的階段,V神都已經放棄了,要推出2.0,覺得1.0無法再擴展,無法提供更多吞吐量的地方,所以V神要推2.0。但是2.0有很多同步的問題,分片的問題。目前現在做的東西很難移植到2.0,2.0的設計體系完全不一樣,所以DeFi難免有底層技術升級換代的影響。估計現在很多創業者做DeFi,應該會受到以太坊升級的影響。
第三個問題就是產品用戶體驗有待提高,我們早上圓桌也在討論這個問題。我相信在座各位用過DeFi的,一定會覺得用DeFi太麻煩了,要先注冊,注冊了還要把這個錢包連起來,還要裝幾個APP,把這個幣移來移去,這個用戶體驗完全不像互聯網人做的。互聯網人就是要用戶體驗做到極致,這個用戶體驗遠遠談不上極致,真的非常煩瑣。DeFi的用戶體驗有待提高。
還有跨鏈協議不夠,就是剛才說的資產跨鏈。好處就是很多人意識到了跨鏈資產不夠,所以DeFi項目里面好幾個做跨鏈的。穩定幣Dai是以太坊為主,MakerDAO為了更多的資產能夠上鏈,11月份要推出多資產抵押的貸。
還有資產利用率低,主要資產以抵押為主,目前剛才看的這些生態里面,衍生品、支付、穩定幣、借貸、保險,其實主要還是以借貸為主,借貸為主資金利用率非常低,像MakerDAO是150%。就是放150個以太坊可以抵押出一百個Dai,這就相對不高的抵押率。資金利用率還是不夠,傳統金融體系里面剛剛可以放很高,因為經過KYC驗證可以放貸和杠桿,但是現在在去中心化體系不容易。DeFi每個人都可以做,因此交易對方的征信和實力完全不知道,所以沒有辦法放很多杠桿,不然跑了怎么辦,也追不到你。不容易放杠桿,這是去中心化金融體系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鏈下資產上鏈太少也是DeFi碰到的問題。我們目前也只能夠在以太坊、EOS甚至一些比特幣上面做一些DeFi的金融產品,這遠遠不夠。UMA是一個協議,是想把傳統金融的任何資產都可以連到鏈上,比如說股票,比如說滬深指數,UMA提供預言機器Oracle,把下個月股票能到多少點跟DeFi上的產品對接起來,成為交易的依據,然后就可以在UMA協議里面實現資產上鏈的方式。想UMA這種目前還是非常少。UMA剛剛推出來不久,效果有待觀察。
最后一個大家很關心的問題,很多媒體記者都問,DeFi監管會是一個問題嗎?很多人覺得監管是一個大問題,因為監管對金融至關重要,但是我個人認為對DeFi不是一個問題,對于DeFi來說監管不是一個大問題。什么原因呢?可以舉一個例子。有些女生去跑步打球就說不行,說跑步完以后腿會變粗,打球手臂變粗。我說你們瘦成這樣還沒有開始健身就開始擔心手變粗,這個擔心太多太早了。這個就是在說這個DeFi擔心監管的問題,擔心太多太早,考慮太遠。
為什么?因為首先DeFi太小,整個市場容量量才不到五億美金的規模,你考慮那么遠干什么?監管那么多事情忙,無暇關注到這個這么新這么小的DeFi這個領域。第二DeFi上還沒接入法幣或者線下資產,傳統的資產都沒有接入,對監管來說不就是一個幣幣的交易嗎?不就是一個換來換去,不同幣種之間利潤,風險跟效用的轉換,對監管來說就是
幣圈自己玩的東西,不會影響傳統經濟。所以如果DeFi還沒有觸及到傳統金融世界,如果還沒有連上法幣之前是不用考慮監管的問題。
還有一個原因為什么DeFi不需要太擔心監管,第四個就是“”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子撐著”誰是高個子,就是中心化的的數字貨幣交易所,監管還沒出臺如何管中心化數字貨幣,怎么會規范到去中心化的。去中心化比中心化的優點非常明顯,公開透明。所有合約都是在代碼,都是一個透明機制。這個對監管來說反而更加容易管。所以我認為目前這個階段擔心DeFi行業監管太早太早,不需要擔心這些問題,也需要等到用戶規模,傳統資產接入,中心化的數字貨幣監管已經完成以后才會成為一個問題。這是好事,創業者是不用擔心這個和那個的諸多限制,放開想象力去嘗試。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