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發生了什么,促使
區塊鏈在2019年幾乎是一夜之間再次成為焦點,沸騰程度升級?
接受《后廠村7號》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指向了Facebook計劃推出的虛擬
加密貨幣Libra(又稱“天秤幣”),認為這是直接誘因之一。
Facebook今年6月宣布將于2020年發布的天秤幣,據資料注明這是一種基于
區塊鏈技術以主權貨幣或債券作為抵押的
數字貨幣,如果問世,這將是全球最大的數字貨幣項目,本質上,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一樣的,只不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直接與人民幣掛鉤,一塊錢的人民幣對應著微信和支付寶里的一塊錢,天秤幣的幣值則是和一攬子貨幣掛鉤。
天秤幣由Facebook資助的總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天秤幣協會管理。業內質疑天秤幣具有獨立貨幣的身份,因為它不與任何一國的主權貨幣一一對應,可能將發展成為重要的非主權貨幣。雖然今年10月扎克伯格在美國眾議院專門的聽證會上宣稱天秤幣首先是一個全球支付系統,他們無意試圖創建全新的主權貨幣,但扎克伯格也明確強調,他們創建天秤幣,同樣是基于穩固國家
金融主權的意圖。如果美國不進行創新,金融領導地位將沒有保證,而且中國有一部分基礎設施比美國要先進得多,美國必須要在現有基礎上建立更現代化的支付基礎設施。(據澎湃新聞等)
“因為Facebook他本身是有26億多用戶,也就意味著他的用戶數量是接近1/3到一半的全球的人口,如果他的Libra這個穩定幣發行的話,其實能夠跨越國際,他覆蓋的人群太廣了。”DFund基金管理合伙人楊林苑對《后廠村7號》記者說。他原來是聯想創投的投資總監,從傳統VC創投到加密貨幣再到區塊鏈投資,進行了多個轉場,今年剛剛投資了數字貨幣綜合金融服務的兩家平臺。身為從業者的楊林苑覺得,Libra的推出,意味著一場貨幣戰爭的打響,“以前可能大家意識不到這種風險和危機,但其實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其實真的是一個趨勢。”
“很多的發展中國家非常地焦慮,他們很擔心libra推出以后,喪失自己的貨幣主權和金融主權。這是我們能感受到的,”知名數字貨幣交易平臺
火幣集團創始人
李林對《后廠村7號》記者說,受天秤幣即將推出的潛在威脅心理影響,“很多的國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采取行動,希望能夠應對這個危機。”
李林于2013年創建的火幣網,是國際上三大
比特幣交易所之一。在這個平臺上,比特幣日交易量一度超過35萬枚,單日交易額超過15億人民幣,首次創下了世界最高的現貨交易紀錄。李林因此戰績而在業界名聲赫赫。
火幣從成立之初就進行全球化業務布局。據李林介紹,他們不僅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或地區是持牌機構,還和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路一帶沿線國家有業務合作,通過“火幣公鏈”這一可以快速部署的金融基礎設施,為相關國家提供諸如穩定幣、養老金、支付系統等各種區塊鏈化的服務。
今年12月初,火幣作為一家民間機構,參與承辦了“海南自貿港數字經濟和區塊鏈國際合作
論壇”,這也是全球首個區塊鏈全球部長級會議,包括俄羅斯、巴林、印度尼西亞等十幾個國家的部長級代表齊聚,展開對話。《后廠村7號》也是本次會議現場的參會媒體之一。
李林眼見的景象是,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發區塊鏈技術,以便能在下一輪科技競爭中脫穎而出。火幣在去年9月份成立了專注于區塊鏈產業服務應用的“火幣中國”。李林親口對《后廠村7號》講,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之后,火幣中國區塊鏈方面的業務需求量增加了“很多倍”。
火幣方面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14日,火幣中國的《區塊鏈教育工程·名師大講堂》完成了100場巡講培訓,覆蓋多達16000余人次。
尚未問世的天枰幣在國際上弄成山雨欲來之勢,這促使李林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探索一個新的方向:能夠做一些什么事情來幫助這些國家?
他告訴《后廠村7號》,火幣已經確立了新的目標:2020年將重點發力火幣云與火幣公鏈兩大業務。火幣云是火幣集團旗下,提供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貨幣發行與支付、數字資產金融市場整體解決方案,目前火幣云正在與“一帶一路”多個國家的國會、財政部/經濟部、央行等機構洽談,共同構建數字金融體系;火幣公鏈是開源自主的公鏈,并在設計之初加入了監管節點的設計,瞄準的是傳統金融行業和國家級應用,意在通過區塊鏈技術服務全球市場。
李林期望利用區塊鏈技術,使火幣成為未來全球新的金融基礎設施的構建者和領導者,參與可能拉開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全球經濟和金融話語權爭奪。
“可能,真正意義上遍及全球新的數字金融網絡、平行于過去傳統銀行體系的數字金融體系,在加速建立。Libra什么時候能推出,能不能推出,這其實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即使沒有Libra也會有類似的事情”,在
火幣大學校長于佳寧看來,原來在美元體系之下,中國在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方面話語權一直比較弱,而在區塊鏈技術助推下,中國終于遇到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升級和更迭機會,必須要抓住,“我覺得如果放棄區塊鏈就放棄未來的主動,放棄未來的金融,對我們未來兩個一百年的建設目標來說是會有非常不利的影響的。”
早在2012年,于佳寧就開始關注區塊鏈領域。去年9月之前,他的身份還是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層級是政府體系內的處級干部,先于去年全國兩院院士大會召開之前的2018年5月份,在相關領導的要求下,于佳寧帶隊走訪調研了100多個與區塊鏈相關的項目,領銜編寫了一本《2018年區塊鏈產業白皮書》。
白皮書稱,全球九成政府正在規劃區塊鏈投資,美國是區塊鏈技術的前沿陣地,美國國會成立了“區塊鏈決策委員會”。歐盟則努力要打造全球發展和投資區塊鏈的領先地區,他們的“區塊鏈觀測站及機制”已經建立,并且在加快區塊鏈國際標準研究的同時,又大量為
區塊鏈項目提供資金扶持。而亞洲的韓國,在區塊鏈發展上也有相應的國家級動作。
這份出自官方的報告,將區塊鏈技術描述成為將會帶動經濟產業格局重大調整,是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國際分工中占據有力地位的重大轉折機遇。
報告較為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在區塊鏈技術、產業應用方面的水平,認為中國在一些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具備了較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基礎。
在主導完成這個報告之后,于佳寧從工信部辭職,加盟了李林的火幣,負責主持籌建火幣大學。盡管辭官下海在當今已非偶發事件,但他這種走出體制匯流區塊鏈領域的跳槽舉動,當時還是引起媒體關注。
“全世界很多國家還是把區塊鏈當成一個概念,或者純粹把它當成簡單的局限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時候,中國在應用方面的探索實際上已經是非常的廣泛“,于佳寧告訴《后廠村7號》記者,中國企業主體在一般人聽起來比較晦澀的BaaS系統、
供應鏈金融、溯源系統等區塊鏈技術領域,已經有非常多的應用,也能夠解決產業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據《后廠村7號》采訪中了解,中國當前已經出現了一批由BAT巨頭主導的區塊鏈項目,在表現上不無可圈可點之處,尤其在溯源領域和票據領域,各自有一些自成規模的應用,但還沒有實現普遍的社會應用,要達成這一目標,意味著他們需要將區塊鏈真正的價值與現實應用場景完全落實打通才行。
“它的挑戰是在商業落地上的,不是在技術上”。清華大學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首席金融科技顧問、鏈化未來創始合伙人李津告訴《后廠村7號》,幾年前他在一家國內互聯網巨頭區塊鏈公司供職,參與了他們的區塊鏈業務的戰略規劃,他看到他們已經部分解決了問題,但同時也還面臨巨大的挑戰,“現在市場足夠大,但也屬于早期階段,大家面臨的問題就是說,在什么樣的場景下,能夠適合用區塊鏈,然后怎么用得好,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