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轉型日益成為全球企業發展主旋律。《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就業白皮書(2019年)》顯示,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去年達到31.3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4.8%,正在實現跨界融合和全面創新。
面對高速增長的數字經濟,制度及體系建設也不容忽視,要發揮我國制度優勢和市場優勢,系統推進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建設,構建安全、高速、可監管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統籌規劃政務數據資源和社會數據資源,完善基礎信息資源和重要領域信息資源管理體系及制度建設。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全面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的同時,完善大數據發展政策環境,堅持數據開放、市場主導,以數據為紐帶,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形成數據驅動型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
數字經濟博弈最核心的要素是人才,復合型人才是社會進步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人才引進、聚集、培養始終是重中之重。數字經濟人才不僅要懂技術,更要懂經濟、
金融、產業,不能僅吸引外來人才,更要加強人才培養體系和模式建設,培育打造多層次、多類型的復合型人才隊伍。
我國作為世界互聯網大國和數字經濟大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正積極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面向未來,在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進程中,要不斷實踐探索,創造和擁抱新模式、新業態,將數字經濟打造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要注重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讓這個新引擎能夠持續輸出強勁動力,發揮好驅動作用,成為建設經濟強國的中流砥柱。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