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注意到,
區塊鏈相關專利近幾年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不少
金融機構、互聯網巨頭也早已布局區塊鏈業務,在專利申請上也逐年增加。記者通過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專利檢索發現,有關“區塊鏈”的專利多達12204條數據。
專利申請人方面,2019年以來,阿里巴巴集團有526條專利申請數據,騰訊科技有202條專利申請數據,中國平安有373條數據(合并統計,其中平安科技有187條申請數據,
深圳壹賬通有186條申請數據),中國聯通有123條申請數據,
百度在線有106條申請數據。2018年,中國聯通100條,阿里巴巴集團86條,百度在線51條,騰訊科技50條。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47條,中國聯通17條。落地應用方面,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此前86家A股區塊鏈概念股對應的上市公司中,有21家在半年報中不僅提及
區塊鏈技術,還公布了具體的落地應用領域。
近年來,由于區塊鏈技術特性中的去中心化、數據不可篡改和冗余性設計,與金融行業對信息和數據安全、交易數據溯源等金融業務的本質需求高度契合,使得區塊鏈在金融行業中發展較早,應用也相對成熟。記者注意到,國內區塊鏈先鋒隊落地應用案例也不在少數。據了解,平安集團在區塊鏈行業當中部署了五大板塊,分別是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在金融領域也有許多
區塊鏈項目落地實踐。
金融壹賬通區塊鏈業務部總經理陸一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平安一直注重各項技術研發,過去十年,平安集團累計投入500億元做科研,已經積累了大量的科技成果,擁有“生物識別、大數據、
人工智能、云、區塊鏈”五大核心技術。平安是處于爆發階段,但區塊鏈技術差距非常巨大不能概括整個行業。平安注重數據的跨機構、跨平臺的鏈接和利用,采用前沿密碼學技術達到數據在不能共享的前提下依然可利用可穿透。關于區塊鏈專利的使用情況,陸一帆表示,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實際使用,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特別有價值的專利,例如設計3D零知識算法證明等,都不會以區塊鏈專利發表。專利與專利之間價值差別很大,研發重點一直是在密碼學和底層性能。
騰訊也于2015年關注區塊鏈技術并進行自主研發,在應用場景方面,騰訊多次和企業學術機構和政府展開廣泛深入的合作,在金融、稅務、
公益、游戲、法務、
供應鏈和醫療等領域積極開展研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