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再提發展數字經濟 專家:政府將介入數據、
數字貨幣發展
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
北京舉行。會議表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值得注意的是,12月10日,在2019第六屆中國國際大數據大會上,工信部總經濟師王新哲談到了加快發展壯大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意味著什么?數字經濟的發展,跟最近備受關注的
區塊鏈領域有什么關系?對此,新京報記者采訪了西南財經大學普惠
金融與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文。
新京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提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意味著什么?
陳文:當下,對于“經濟”一是要強調高質量發展,打破唯GDP論;二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強調經濟的“韌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與上述導向是一脈相承的。發展數字經濟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一環,也必將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相信,圍繞數字經濟的建設,國家層面上的利好政策會不斷推出。
新京報:近日監管層對于數字經濟發展的表態,傳達出什么信號?
陳文:數字經濟的建設是全方位、系統性的工程,需要調動的是政府與市場的方方面面。
我們注意到在中央頻繁定調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的同時,部委以及各地在數字經濟發展方面相對比較值得關注的包括:一是央行數字貨幣的試點,數字經濟的交易離不開交易媒介的創新,而央行數字貨幣的推出將進一步強化國家主權貨幣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地位;二是各地的數字經濟建設,部分地方政府成立大數據管理局,也有一些地方推出了金融大數據平臺,政府積極推動數據的整合和利用,在為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構建堅實的基礎設施;三是在區塊鏈受到關注后,有關部門密集打擊炒幣以及“偽區塊鏈”,充分說明中央發展數字經濟會堅決杜絕泡沫化,而是真正要讓數字化發展與實體經濟發展有機結合,數字化技術真正解決民生問題、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困難。
整體而言,相關表態和實踐傳遞的信號主要是:一是數字經濟發展必須是基于數字化技術推動實體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二是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市場應當發揮基礎性的資源配置作用,但政府積極引導必不可少;三是諸如數字貨幣、數據等數字經濟的命脈,政府未來將介入更多,以更好的維護經濟社會整體利益。
新京報:發展數字經濟需要注意什么?
陳文:發展數字經濟,一是不能脫實向虛,數字化并不意味著虛擬化,數字化一方面是諸如
電商等線上化的經濟生產交易模式,另一方面還有很大一塊是數字化賦能傳統行業。現在很多人在過度拔高新經濟,但忽視了傳統經濟的再造。中國的傳統工業基礎扎實,這也是穩定經濟增長、穩定就業的定海神針,發展數字經濟需要進一步強化產業基礎。
發展數字經濟,二是要平衡多方利益,在新老生產方式替換過程中,必然伴隨著產業升級換代,數字化進程中有受益者,也有受損者,要把握發展數字經濟的成果為全民所享的理念,政府“有為之手”可以積極介入,做好利益平衡,創造受損群體的利益補償機制。
新京報:數字經濟的發展,與最近備受關注的區塊鏈有什么關系?
陳文:包括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等技術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技術。當下區塊鏈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多是解決確權問題,更高效率地平衡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相關參與方的利益,從而推動更多生產要素投入數字經濟建設。
例如,國內外普遍認為數據是數字經濟的“石油”,十九屆四中全會決議也明確數據參與要素市場分配,但當下對于數字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的數據面臨的最大痛點就是其確權問題,從而限制其定價及交易,
區塊鏈技術有望在數據確權方面形成突破力,推動數據真正按照貢獻參與要素市場分配。此外基于當下區塊鏈防篡改性能衍生而來的智能合約設計,將極大的構建智能化的數字經濟社會,實現數字經濟發展的全面升級。
當然,正是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才為區塊鏈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廣闊場景及需求的產生驅動市場的技術創新激勵,從而解決區塊鏈技術目前存在的場景應用不夠成熟等問題。
新京報記者 張姝欣
編輯 王宇 校對 李世輝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