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一直以來都是國人的心頭之痛。禽流感疾病爆發、食物中毒、嚴重農產品殘藥等食品安全問題每年頻繁發生。食品安全的有效追溯,是迫切且需要長期解決的問題。
在食品安全的
區塊鏈溯源模式上,現在企業端和消費者正在形成共識,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加入緊密布局行列。
比如,基于
區塊鏈技術搭建的溯源鏈,其首先落地的食品溯源場景,就是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分布式賬本,來解決食品生產、流轉和消費過程中的信息溯源問題。客戶主要通過商品上的二維碼作為入口,對商品進行溯源追蹤。
全民鏈創始人鄭宇認為:“區塊鏈賬本應該起到冰冷、客觀的記錄作用,在消費者利益受損需要維權時起到溯源證明的作用。”
不管是
電商領域,還是食品領域,其溯源方式都大致相同:網站將產品的數字化身份信息存入區塊鏈網絡,通過智能標簽進行一一對應,實現數據從采集、交易、到流通每一個環節都記錄在鏈上,形成不可篡改的節點,最后由消費者掃碼進行追溯。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置換二維碼在電商溯源中是工作人員行為,區塊鏈同樣無能為力。
我們知道,信任成本作為交易成本的一部分,遠比想象的要高,畢竟為解決商家與消費者的信任問題而專門創造一個叫支付寶的龐然大物,不是每個企業都能做到的。
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會記錄每一個節點,造假的行為將被永久記錄,一旦被發現,個人信譽也將被損毀。所以專家認為:“應用區塊鏈技術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增加了造假成本。”
當然,在真正落地區塊鏈溯源之前,還需要解決兩個問題:對電商來說,需獲取公信機構的支持,并花費成本對員工進行區塊鏈共識培養;對消費者來說,則需要一定時間去消除傳統溯源帶來的心理隔閡,重新建立信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