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闡述什么是智能合約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它創建的歷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它的重要性。
1994年,計算機科學家和密碼學家Nick Szabo首次提出“智能合約”概念。它早于
區塊鏈概念的誕生。Szabo描述了什么是“以數字形式指定的一系列承諾,包括各方履行這些承諾的協議”。雖然有它的好處,但智能合約的想法一直未取得進展——主要是缺乏可以讓它發揮出作用的區塊鏈。
直到2008年,第一個
加密貨幣比特幣才出現,同時引入了現代
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最初是以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出現的,各種區塊鏈分叉導致發生很大的變化。智能合約在2008年依然無法融入比特幣區塊鏈網絡,但在五年后,
以太坊讓它浮出水面。從此,涌現出了各種不同形式的智能合約,其中以太坊智能合約使用最廣。
智能合約的概念可以追溯到1994年,由Nick Szabo提出,但直到2008年才出現采用智能合約所需的區塊鏈技術,而最終于2013年,作為以太坊智能合約系統的一部分,智能合約首次出現。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