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9月的
ico監管風暴中,國內的ICO發行、交易被全面叫停,已發行項目或退幣,或出海尋求新的投資者。此外,受ICO亂象的牽連,國內
比特幣交易所也被關停,包括比特幣中國、OKcoin、
火幣網在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紛紛關停原網站,在2017年10月下旬停止交易所運行。
清理整治后,以人民幣計價的虛擬貨幣交易量從一度占全球交易量的90%以上,下降到不足1%。
不過,短暫沉寂過后,2017年10月份開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虛擬幣價格飛漲,此前2萬元一個的比特幣,最高漲到了14萬元。虛擬貨幣交易參與人數又迅速上升。
記者了解到,在經歷了2017年9月的整治后,目前有國內背景的虛擬貨幣交易平臺均為幣幣交易、場外交易。即以類似“淘寶”的形式,由平臺來為交易雙方提供擔保和撮合服務,交易雙方再通過約定好的支付方式,比如銀行卡、支付寶、微信轉賬等進行交易。
新京報記者在一家交易平臺體驗發現,在注冊完成后,可以通過平臺“法幣交易”的欄目,與出售比特幣、
以太坊的商家聯系,通過事先商定好的售價購買,可以使用支付寶、微信支付、銀行卡轉賬這三種方式付款。
新京報記者在體驗打款發現,對方收款賬號為個人賬號。
此前,據媒體報道,包括央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多部委將聯合加強對虛擬貨幣市場的整頓清理,特別是對于注冊地在境內的場外交易平臺、境內大額“點對點”的做市交易,甚至是注冊在境內但通過其在境外的網站平臺為國內客戶提供虛擬貨幣集中交易服務等將進行逐步清理。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