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巨大,在
金融領域,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技術讓很多具有創新精神的金融企業迅速成長,也讓更多觀念守舊的金融企業吃盡苦頭。
因此,當技術圈聒噪“
區塊鏈”“大數據”等新概念時,手握經濟命脈的金融圈發自肺腑地想去擁抱新技術,至少要在意識和表達上不落后于時代。但是,
區塊鏈技術作為新一代互聯網應用革命,依然有很多概念需要不斷探索,必然夾雜著很多投資陷阱甚至騙局,金融家未了防止身敗名裂,只好表示,自己不懂區塊鏈。
區塊鏈、大數據、智能合約、去中心化等新概念,在方向上代表了技術進步的積極探索,很多理念也得到金融圈的共鳴。但是,確實有很多人混淆了長期技術趨勢和短期技術應用場景,更有一些騙子利用這些技術名詞搞“龐氏騙局”,這需要投資者高度警惕。金融監管機構和企業切不可盲目追熱點、或者不行動,最好將未來五年可以實現的技術趨勢進行梳理和規劃,并從“投出、產出、效益”可行性角度,進行技術戰略規劃。
如果用金融圈“話語體系”描述區塊鏈,那應該是:利用新的數據庫技術和數據傳輸算法,對現有的中間鍵和關系型數據庫進行跨代升級,以進一步降低跨區域業務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風險、降低整體市場的中心托管、清算和監管成本。
在最近的一期《十三邀》中,主持人許知遠與搜狗CEO王小川進行了長達半小時有關區塊鏈的討論。
王小川以發送電子郵件切入延伸到發送數字資產。郵件可以被拷貝好幾份,但如果用同樣的方式發送資產,如何證明資產不會被拷貝?以前資產在互聯網登記是必須有中心化的服務器,由它來認證這個資產歸你還是歸他,中心化才能解決信任問題。而
比特幣或者說區塊鏈技術破天荒的在一個去中心化的、分散的、沒有信任的這樣一個場合里面,創造了一種幣,并且我把幣轉給你之后,確保這個幣是你的不是我的。區塊鏈的本質一個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
某種幣值多少錢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是幣的內涵,就是本質上有多少交換價值,更重要的是共識,大家相信它有價值它就有了。
王小川認為,要理解區塊鏈,光看技術,商業,政治制度都是不夠的,要從完整視野來看待,“首先,這是一項技術;從商業來看,它能夠改造生產關系,改造商業中的產業結構;最后它是個政治,代表了去中心化的理念。”
隨后,王小川從這三方面詳細講解了區塊鏈,最后得出結論,比特幣實際上非常低效,因為在一個不可能三角里面,不能做到效率又高、又去中心化、又足夠安全。
王小川提到的不可能三角是目前區塊鏈行業被廣泛引用的理論,最初由長鋏在2014年提出。具體是指,在區塊鏈世界,去中心化、安全、環保構成一個不可能三角形,“設計一個既環保又安全的密碼學貨幣,它必然是中心化的,比如PPcoin、Nextcoin、Ripple,它們要么本身就是中心化的架構,要么其去中心化的架構不可維持,它們本質上仍是PayPal、網銀一樣的中心化驗證機制;設計一個既環保又去中心化的密碼學貨幣,它必然是不安全的,比如IP投票制的P2P貨幣,中本聰起初就已排除了這種可能,他認為“如果決定大多數的方式是基于IP地址的,一IP地址一票,那么如果有人擁有分配大量IP地址的權力,比如僵尸網絡,就有可能主宰比特幣網絡”[vi]。設計一個安全的去中心化貨幣,它必然是以付出
能源與計算力為代價。工作量證明是以去中心化形式構建安全產權認證系統的第一個解決方案,也可能是唯一解決方案。”(《不可能三角形:安全,環保,去中心化》)
因此,王小川認為,在效率,安全,去中心化這三點中只能滿足其中兩點,比特幣就是選擇了部分犧牲效率,這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實踐,其他幣種也有變種,但大體離不開這個思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