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2019環球數字經濟創新大會”在
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舉行。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研究局原副局長李德出席并演講。
李德表示,未來幾年新的技術會發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包括大數據、云計算、
人工智能和
區塊鏈,區塊鏈的技術優勢是去中心化或者半中心化,能通過數字加密,分布式共識來建立分布式節點的信用關系,從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分布式社會,從而解決一些中心化機構存在的高成本,效力低和數據不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此外,
區塊鏈技術還具有開放性、自治性等等特征。
所以說區塊鏈技術在
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證券清算、貿易融資等領域已經開始探索應用,例如商業銀行已經成為區塊鏈
金融布局的最積極的機構,在
供應鏈金融、清算、跨境支付等方面已經開始進行研發應用。其它一些京東數科、螞蟻金服等互聯網互金企業也結合各自的生態、特色和流量優勢,開發場景應用。
區塊鏈的潛力有多大
證券業也是這樣,因為區塊鏈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信用體系,這對于信用問題的領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目前在數字身份認證、數據共享、資產證券化等已經有相關研究進行落地。保險業也很早就引用區塊鏈技術,例如平安旗下的金融一賬通,已經在金融領域全方位滲透,眾安科技聯合工信部、眾安保險等嘗試在開放資本協議基礎上推出保險通證,實現保險資產的通證化,所以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
演講全文如下:
各位嘉賓早上好,我非常高興參加這個環球數字經濟發展大會,當前我們全球正面臨著產業和技術新一輪的變革,從而推動了中國的金融科技蓬勃發展,我這有一組數據,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1.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達34.8%,這個比例相當高的。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到6億,同時在全球最具創新力的前五大金融科技公司中,中國占據四席。我們想一想,今年的雙十一,當天統計網聯和銀聯共處理支付業務金額是1.48萬億元,就這么一兩天的時間,占去年GDP的比重1.65%,就這么短暫的雙十一節,平均每人點擊了最少一筆以上,點擊的金額大概是平均1000塊,所以這個網上消費能力還是非常踴躍。
從金融科技的發展前景來看,隨著新一輪科技的技術革命,首先是新技術推動金融科技迅猛發展。在當前金融科技領域,未來幾年新的技術會發生巨大的商業價值,包括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區塊鏈的技術優勢是去中心化或者半中心化,能通過數字加密,分布式共識來建立分布式節點的信用關系,從而形成去中心化的可信任的分布式社會,從而解決一些中心化機構存在的高成本,效力低和數據不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此外,區塊鏈技術還具有開放性、自治性等等特征。
所以說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跨境支付、證券清算、貿易融資等領域已經開始探索應用,例如商業銀行已經成為區塊鏈金融布局的最積極的機構,在供應鏈金融、清算、跨境支付等方面已經開始進行研發應用。其它一些京東數科、螞蟻金服等互聯網互金企業也結合各自的生態、特色和流量優勢,開發場景應用。
證券業也是這樣,因為區塊鏈可以建立去中心化的信用體系,這對于信用問題的領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目前在數字身份認證、數據共享、資產證券化等已經有相關研究進行落地。保險業也很早就引用區塊鏈技術,例如平安旗下的金融一賬通,已經在金融領域全方位滲透,眾安科技聯合工信部、眾安保險等嘗試在開放資本協議基礎上推出保險通證,實現保險資產的通證化,所以應用還是非常廣泛的。
第二個特點,金融科技行業進入高質量的發展,結構化優化期,數據經濟隱型功能持續優化。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以及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投資者的行為和傳統金融的路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據統計,到2020年,金融科技在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市場份額降到了10%,規模超過10萬億,由于產品和技術的結合,將有助于提高效率和質量。例如金融業務場景更加豐富,金融解決方案也推陳出新,比如開放銀行,無人銀行、資產證券化、數字票據,不良資產處置等等方面,由于在新科技的賦能下逐步有效實施。隨著我國數字普惠金融基礎的不斷健全,數字普惠金融市場空間巨大,包括服務三農、精準脫貧、鄉村振興和小微企業融資都成為業務中心,供應鏈金融呈現了數字網絡化、交易標準化和服務精細化的三大趨勢。
三是金融科技企業加快整合。我們原來是埋頭增長,金融科技企業只注重擴大規模,經過幾年的調整,金融科技行業格局開始呈現整合的趨勢,表現為加大投資直接收購,合資和加強戰略合作。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全球金融科技行業共進行140多項并購交易,總價值接近400億美元,一方面大型互聯網巨頭加速布局,BATG互聯網巨頭加速布局,加快收購新的金融科技平臺,另一方面傳統金融機構開始孵化金融科技公司,比如平安、金融一賬通、招聯銷售金融等已成為行業的獨角獸。
第四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2018年金融基礎設施持續推進,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網聯和信聯的落地生根,網聯平臺是央行為第三方支付業務重點建設的金融基礎設施,百行征信正式揭牌,與人民銀行的征信中心功能互補,一個全覆蓋的信征系統開始形成。
第五個特點,對金融科技和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趨勢態勢不改,風險防范仍然是重中之重。2018年是貫穿從嚴監管要求的一年,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深度開展。2018年4月的資管新規,對各個行業包括互聯網,包括金融科技的行業加強了監管,另外各個行業的標準化建設也是推動行業走向成熟發展道路。從2019年看這個監管的強大態勢仍然繼續進行,無論是支付行業的備付金機構存款,還是P2P網絡行業良性退出,還是互聯網保險的審視創新,以及對虛擬貨幣的高壓打擊都是持續。據統計,2019年10月末,全國納入監管的在線運營網絡平臺共有427家,比去年末降低60%,所以對網上平臺的治理整頓還正在深入進行。
同時,監管部門繼續從嚴監管的同時,更加考慮如何通過監管的創新保持金融科技行業的活力,充分發揮科技對金融更多的特殊作用,特別是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等方面的獨特優勢。2019年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發展2019~2021年》,在監管方面通過監管創新和金融創新,促進金融科技的發展,中央銀行專門發布了發展規劃,進一步促進金融科技行業規范發展、創新發展,謝謝大家。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