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其在服務企業、保障民生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這一重要講話深刻闡釋了區塊鏈技術在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為區塊鏈技術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什么是區塊鏈?簡單地說,它就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賬本數據庫,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一組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絡中所有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打個比方,一家公司的員工甲向員工乙借了1000元錢,不僅這兩名員工記錄了這筆賬,而且公司所有員工都記錄了下來,還進行了備份。由于所有員工都知道,且能夠相互印證,所以這筆賬的記錄無法篡改和偽造。
經過近十年的探索,人們發現區塊鏈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去信任化。任意兩個節點之間建立連接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雙方之間進行數據交換無需互相信任的基礎。由于網絡中的所有節點都可以扮演“監督者”的身份,因此不用擔心欺詐的問題。二是去中心化。由于區塊鏈是靠各個節點共同實現系統的維護和保證信息傳遞的真實性,基于分布式存儲數據,而沒有某個中心進行集中管理,因此某一個節點受到攻擊和篡改不會影響整個網絡的健康運作。三是安全可靠。由于任意節點之間的活動均受到全網的監督,并且數據庫采用分布式存儲,對于黑客來說,既無法偽裝和進行欺詐活動,也無法僅靠攻克某個節點而控制網絡。因此,這一技術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2016年,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強化區塊鏈等戰略性前沿技術超前布局。這是區塊鏈首次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被列入國家規劃。
從實踐來看,區塊鏈技術已從數字資產向票據管理、產品溯源、存證取證、版權保護、數據共享、智能制造、服務民生等多領域延伸拓展。比如,在消費領域,傳統
供應鏈的溯源防偽系統存在信息不透明、數據容易篡改、相對封閉等弊端。利用區塊鏈技術+
物聯網技術,可將商品的原材料采買過程、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的信息進行整合和追溯,顯著提高消費者的信任程度,實現追蹤溯源與品質保障。在支付清算領域,通過區塊鏈平臺不但可以減少中轉費用,還因其安全透明、低風險的特性,能增加跨境匯款的安全性與清算速度,從而提高資金的利用效率。在物流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記錄貨物從發出到接收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通過創建共識網絡,能直接定位到快遞中間環節的問題所在,確保信息的可追蹤性,避免快遞“爆倉”丟包、誤領錯領等問題的發生,并促進物流實名制的落實。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既是宏觀的,也是微觀的,其在服務企業、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廣闊的前景。比如,群眾到政務窗口辦理相關業務時,可使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身份信息數據共享,能夠有效節省重復填寫個人信息的時間,辦事流程更加便捷。今年6月,
重慶市區塊鏈政務服務平臺上線。借助該平臺,在重慶注冊公司的時間可以從十幾天縮短到最快只要3天。在醫療領域,目前已有企業開發了適用于慢性病治療的區塊鏈平臺,將監督機構、醫療機構、第三方服務提供公司及患者本人納入
聯盟鏈中進行數據共享和管理,各方在受保護的生態中共享敏感信息,協同實施一體化慢性病干預機制,確保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可以預見,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日趨成熟和發展,人們將得到更多實惠。
不過,區塊鏈技術畢竟仍處于“嬰幼兒”發展階段,提高的空間還相當大。今后,我們應加強基礎理論與技術研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和完善重點行業應用平臺,在更多領域、更高層次上推動區塊鏈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并逐步形成“區塊鏈+具體行業”的發展模式,實現以區塊鏈技術引導行業提質增效、服務民生的價值傳導,助力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健全和完善區塊鏈技術規范和管理,探索建立適應區塊鏈技術機制的安全保障體系,把依法治網落實到日常管理中,推動區塊鏈技術安全有序發展,使之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宣傳普及,提升公眾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水平,避免掉入以區塊鏈投資為名的詐騙陷阱,自覺遠離非法集資,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