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消息 主題為“預測與戰略”的財經年會2020今天在
北京召開。亦創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培武在會上表示,發展數字化經濟人才很重要,要重視智力資本,智力資本包括核心技術、人才結構、運行模式。要尊重人才,智力資本的產出才能產出人才,要尊重人才就要尊重他的價值,要承認他的價值,承認他有交換價值,承認智力勞動成果是具有價值的,然后我們才能建立智力勞動成果這種補償機制。
張培武認為,數字經濟或者在數字推動下的科技創新一定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創造新的未來。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大數據、5G、
區塊鏈這些技術都是面向全社會全行業的,所以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一定會有輻射和帶動作用,一定給社會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業一個賦能作用,一定會產生一些新的業態新的模式。
怎么樣發展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化落地?張培武表示,傳統制造業對機器設計、工藝都比較熟悉,但是我們這些技術企業對這些并不熟悉,所以一定要進行結合,我說產業發展就三個要素,第一個就是科學的牽引,第二個就是技術的交叉和融合,第三個是市場需求的推動,我們傳統產業也知道市場需求在哪兒,但是不知道技術怎么實現,所以我們一定要跟技術企業結合。
此外,他期待在5G條件下由于實現了人機的互通尤其物和物的互通,以后這種去中心化,制造業的
供應鏈會越來越短,會改造我們的供應鏈.
以下為張培武發言實錄:
張培武:我覺得數字經濟或者在數字推動下的科技創新一定會改變我們的生活,創造新的未來,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互聯網、大數據、5G、區塊鏈這些技術都是面向全社會全行業的,所以這種新技術的應用一定會有輻射和帶動作用,一定給社會的方方面面和各行各業一個賦能作用,一定會產生一些新的業態新的模式。這兩年清華老師比較信任我,我當了清華未來科技和EMBA的考評老師,現在很多房地產業的老板都來報清華的EMBA,大家都想轉型升級,5G技術顛覆我們智慧社區,我們房地產業轉型在智慧社區,原來我們設計先是根據空間,怎么樣賣更多的價格,考慮更多的是風格,在5G條件下,在
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的條件下應該首先考慮智能化,比如現在物業干的都是修修水管子修修門,以后從開始設計這個社區的時候就是智能化的設計。
現在根據快遞多的特點,快遞可能從地下走,就像京東現在有膠囊,更不用說人臉識別、智能窗簾、智能家居了,產生一個根本性的變化。一個是房地產商從剛開始就是整體以智慧社區為原則的大設計,設計就是分包商了,我們也搞過會展中心,也給職工蓋過房子,我們招標都是設計企業建筑企業,以后我們首先要找一個能給我們提供解決方案或者智能化解決方案或者智慧社區解決方案的企業,那些都是分包商,這就是一個大的業態的變化。物業服務也是這樣,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物業服務了,實際是智能服務,就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服務了。另外數字化已經改變了我們傳統制造業,尤其是在4G的環境下或互聯網的條件下,傳統制造業要出一個產品很難,五年都算快的,你設計出來之后,你把零件組織起來以后再去生產調試,行不行檢驗,不行再回去修改圖紙再進行零配件的供應,這個周期很長,不像現在在座各位有些信息產業技術產業,現在我設計出來之后就在計算機上模擬,不管設備還是聯動線都可以實時地看運動狀態,能及時修正設計的過程。
現在企業有ERP這些系統,實際上在5G的條件下這些都是小的智能化,更大的是智能工廠的概念,我過去當過總經理,后來當董事長,供應鏈原來就很頭疼,我一直很焦心的是我們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一直跟不上,自動化程度不夠,光靠ERP也不行,我們很早就用ERP。所有的零配件都得到一個零件庫,我們有7千多個貨柜的立體庫,那也不夠,而且效率很低。所以我很期待在5G條件下由于實現了人機的互通尤其物和物的互通,以后這種去中心化,我們制造業的供應鏈會越來越短,會改造我們的供應鏈,這是從內部來講。
從外部來講,我們一定跟客戶的需求聯系得更緊密,通過互聯網,通過這些信息化數字化,用戶的定制化需求個性化需求我們會知道得更清晰,怎么樣發展數字經濟和數字產業化落地呢,我的感觸比較深。我們這些傳統制造業對機器設計、工藝都比較熟悉,但是我們這些技術企業對這些并不熟悉,所以一定要進行結合,我說產業發展就三個要素,第一個就是科學的牽引,第二個就是技術的交叉和融合,第三個是市場需求的推動,我們傳統產業也知道市場需求在哪兒,但是不知道技術怎么實現,所以我們一定要跟技術企業結合。技術企業不知道一些應用場景,我們要給技術企業找到一個應用場景,找到它落地的機會,這樣也找到我們用戶的痛點,互聯網思維就是三個,拿推特的創始人艾文威廉姆斯(音)說的第一個找到痛點,第二聚焦還要做減法,第三改變人性,用文化改變人性,通過數字經濟數字技術都能夠改變。
我再講個簡單的意思,這次我們班搞活動我有幸到
南京去看,一個燈桿大家覺得是傳統產業,過去我們在燈桿上做什么文章呢,照明度夠不夠、換不換燈泡、太陽能、控制時間,現在燈桿可以干什么用呢,5G的發射基站,它還是個多媒體的平臺,上邊可以裝顯示的功能,在5G的條件下,它還可以裝充電樁,它還可以解決停車收費的系統,它變成多功能了,所以以后我們這些企業的發展方向是綜合的以智能化為核心的服務商,這是我的一些感想。
主持人:謝謝張總,制造業的數字化目前來看是最困難的,很難攻打的一個堡壘,不在于制造業企業不想做,而是因為它的系統太復雜了,從制造流程到供應鏈、財務、物流、外部的客戶管理,它非常復雜。他們懂技術可能不懂你們,你們懂需求但不懂技術,可能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
張培武:科學的牽引不需要我們,需要國家大的項目,華為這些大的企業已經做了,我們更容易一些,我覺得創新要有創新的觀念、開放的胸懷、融合的意識,一個企業要有學習的能力,現在真是大好的機遇,一方面壓力很大,壓力大說明張力大,我們要主動擁抱新技術,尤其是現在5G條件下我是非常期待的,我們這些企業在融合上會有作為,真讓我們開發人工智能的基礎層AI、芯片、存儲器,那我們不行,但是在應用上我們和在座各位企業是大有作為的。
主持人:謝謝,非常精彩,提到幾點,比如技術的發展倒逼廠商融合的業態,融合的企業以及融合型的人才,非常有層次。接下來我們要討論一個議題,關鍵詞是兩個,一個是怎么落地,第二個是落地的節奏是怎么樣的。
張培武:人才很重要,我們要發展數字化經濟,我感覺還是要重視智力資本,智力資本包括核心技術、人才結構、運行模式,我們要尊重人才,智力資本的產出才能產出人才,我們要尊重人才就要尊重他的價值,要承認他的價值,承認他有交換價值,承認智力勞動成果是具有價值的,然后我們才能建立智力勞動成果這種補償機制。現在很多技術企業創新得很好,給技術人員一些股份,我們這個制造業企業很好的嘗試,比如我們給一臺機器的技術人員,我們不但給他的工資比較高,關鍵是跟產出掛鉤,你賣一臺機器提百分之幾,一直可以提十年,積極性就很高。原來制造業的特點,出了機器很慢,出完了改善得也很慢,一個機器幾千個零件,要做出個好機器不容易,這也是制造業很難的問題。跟它掛鉤了以后它就主動去追蹤機器的反饋質量,所以機器的質量不斷提升,人才也留住了,我們機器的項目組沒有一個人走的,這也是一個途徑。
另外加強落地還是要跨界思維,事業要寬,剛才我講燈桿的例子,原來市政考慮,燈桿企業是有資質的,還得有燈桿建筑資質,但是技術服務沒這個資質,他根本不去找,偶然的機會才能聯系上。市政原來是花錢的,現在這種資源就變成了好的資源,所以要跨界思維,視野要寬一些。老師和同學們如果想看5G大會的話,今年4G5G大會20號-23號在我們那開,我們這個會展中心不是最大的,最大的有順義的會展中心,我們在北京能排到老三,我們一定要做服務最好的,現在看來不行,一定要做智能化的場館。比如我們主辦承辦來都是要一館二館幾個館,我們怎么滿足他的需求滿足他的場景,不只是我們的場地能滿足,以后在別的場地甚至在
西安成都也幫他們把場景能提供出來,為他提供這些服務,所以我們就從一個空間的服務者變成整體場景的服務者。
(嘉賓觀點據現場發言整理,未經發言人本人確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