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的下一站在哪?11月8日,在第十屆財新峰會“金融服務業的下一‘風口’”專題討論會上,來自業內的研究和機構人士就金融科技未來發展的趨勢和挑戰做了分享。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助理楊濤用五個關鍵詞概括了金融科技發展的要素。
一是人才,相比復合型人才,金融科技時代可能更需要專業性人才,專業性不夠可能會被機器替代;二是數據,要平衡對數據的有效保護和進一步利用;三是場景,技術和業務的結合,需要靠實際場景解決原有金融中的短板和不足;四是監管,核心是避免系統性風險在新技術的影響產生新變種,與此同時通過微觀審慎的手段避免非系統性風險的進一步蔓延和積累;五是政策,不同層面的政策來保障基礎性的發展環境,適度的降低要素成本,促成人才、技術、資本更有效的流動。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劉勝軍則分享了對
區塊鏈和
數字貨幣的認識。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就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這一消息引起了沉寂已久的區塊鏈行業和數字貨
幣圈情緒上漲。劉勝軍指出,政治局集體學習區塊鏈,主要背景就是第四次產業革命,中美在科技領域的競爭不容回避。但是受到重視并不等于行業沖進去就能賺錢,甚至效果有可能適得其反。
他指出,現在區塊鏈要走向成熟,面臨的幾個挑戰:一是速度和效率上面臨局限性;二是應用當中面臨很多政策風險,尤其是現在發力的金融領域;三是區塊鏈技術一旦涉及到線下,許多僅在線上操作的技術優勢將會受到許多影響。
“區塊鏈如何找到商業模式,大家需要冷靜的去探索。區塊鏈不是騙術,但絕對也不是魔術。”他表示。
在數字貨幣方面,劉勝軍指出,央行數字貨幣的邏輯出發點,與
比特幣、Libra完全不一樣,前者僅在一定程度上借鑒了區塊鏈的技術。而央行數字貨幣是否能夠成功,面臨的挑戰不在技術,而在于是否能激發市場的興趣和使用熱情。
另外兩位來自業內的嘉賓則聚焦在金融科技未來的發展趨勢上。
玖富數科集團高級副總裁、數字科技事業群首席執行官王一棟認為,金融科技面臨的三大趨勢:一是監管政策日趨明朗,給行業的發展定下了邊界;二是金融科技的創新技術日趨成熟;三是技術出海已經成為了很多中國金融科技公司的必選項,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國內積累金融科技產品服務能力、核心技術能力之后,紛紛走出國外服務。
任買科技董事長張帆則表示,金融科技有三大基礎能力:最基礎的是數據運營能力,比如如何能夠滿足中小金融機構在監管合規和數據安全、用戶權益方面的需求,如何在整個監管框架下把自己的云能力建立起來;二是智能化,圍繞著獲客、反欺詐、資產服務的產品運營目前已經非常成熟;最后是平臺化,也就是為用戶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的最佳解決方案。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