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遇挑戰并存的新前景
從行業共識來看,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仍然處于起跑階段。任澤平就表示:“盡管資本和人才都在快速涌入,但從行業看,隨著應用場景加快落地,在3年到5年內才會更快發展。當前在如何解決鏈下真實資產在鏈上的映射、跨鏈信息和資產的互操作以及區塊鏈可拓展性等方面,依然還面臨著挑戰。”
肖雪也表示:“除了網絡性能,還需要解決區塊鏈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問題、計算成本的問題和跨鏈連接等問題。”
不過,從技術儲備和資本支持等方面來看,我國在區塊鏈領域仍然擁有良好基礎。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為區塊鏈加速商業化提供了保障。2017年、2018年我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連續兩年蟬聯全球第一。今年上半年,我國公開的區塊鏈專利數量為3547項,已超2018年公開的全年專利總量2435項。
在資本市場方面,從全球來看,目前95%以上的區塊鏈融資事件處于種子輪、天使輪及A輪階段,B輪及以后只占3%,這說明產業依舊處于早期階段。在我國,截至今年上半年,區塊鏈初創期項目融資輪次占比仍高達88.06%。與此同時,國內資本市場正在顯現出理性。從2015年開始,中國區塊鏈領域的戰略投資的占比逐漸增加,從低于10%增長到2018年的24.38%。
不過,從人才儲備上看,區塊鏈人才隊伍建設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中國互聯網
金融創新研究院院長黃震表示,該領域人才培養體系尚處在早期階段,整體的人才規模和質量目前難以滿足行業快節奏的發展需求。“不過,隨著區塊鏈政策的不斷落地,行業發展的愈加成熟及教育資源的持續增加,我國區塊鏈人才培養體系將會日趨完善,逐漸緩解供需失衡的情況。”
蔣國飛認為,“我國區塊鏈產業將提前進入商用時代。這首先得益于技術能力的進步,系統性能和數據保護等進一步成熟;其次是開放技術引發群體加速創新;第三是與行業標桿合作刺激了滾雪球效應”。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