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
區塊鏈技術誕生有9年了,但在全球的商業化應用規模還有限。對此,李颋表示,
區塊鏈技術框架相比5G等技術而言,仍處于“嬰幼兒”階段,存在著可擴展性不強、效率較低、手續費偏高、經濟模型設計不盡合理等現實問題,因此未能大規模商業化落地。同時,由于私鑰加密、智能合約、分片、跨鏈、側鏈等關鍵技術仍處于試驗或試用階段,還存在著程序和代碼上的漏洞,故商業化應用受限。
“另外,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建設及規模化應用尚需時日。區塊鏈的正常運行要涉及諸多同步優化和實時轉化問題,在區塊鏈上記錄相關信息也需要多方參與并數據同步。從目前情況來看,相關硬件和軟件的建設仍需較長時間,超大容量的區塊鏈存儲系統暫時還難以實現。”李颋說,而且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和去中介化特質使得行業監管更加困難,其技術特點決定了不能夠被任何單一的個人或機構擁有和控制,即使從法律上確認區塊鏈組織或項目的創建者必須承擔所有可預見損害的連帶責任,但也很可能因為創建者的匿名和數量眾多而難以確定主要責任人。有可能難以追蹤有計劃的洗錢活動,也對現行稅制的嚴密性構成挑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