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強化
區塊鏈等戰略性前沿技術超前布局。這是區塊鏈首次被作為戰略性前沿技術被列入規劃。此后,一些地方陸續出臺推動區塊鏈產業的政策,已有20多個省份布局區塊鏈產業。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在區塊鏈領域已具備一定技術產業發展基礎。技術研發方面,骨干企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區塊鏈性能、效率、安全性。標準化方面,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已獲籌建,標準體系加快構建完善。產業生態方面,涵蓋底層基礎設施、應用基礎平臺、行業應用開發以及周邊配套服務的產業鏈初步形成。
目前,
區塊鏈技術已從數字資產向票據管理、產品溯源、存證取證、版權保護、數據共享、智能制造等諸多領域延伸拓展。“隨著經濟活動日益深入,一些重要的電子數據如電子合同等需要第三方存證,采用區塊鏈技術就是一個確保存證效力的較好方案。”吳震介紹,電子存證是區塊鏈一個比較成熟的應用領域。
在民生領域,“區塊鏈+”也有探索空間。比如,辦理政務時使用區塊鏈技術實現身份信息數據共享,能節省重復填寫個人信息的時間,業務辦理將更加便捷。在食品安全領域,借助可溯源、不可篡改技術,可從食品材料源頭搭建一套區塊鏈技術體系及運營方案。在
寧夏中寧,通過區塊鏈技術連接
物聯網設備,國內某保險公司的產險實現全產業鏈溯源管理,實時了解枸杞全生長周期狀態,為每一片枸杞田地建立線上生產日志,記錄操作人員栽植、灌溉、施肥、修剪、采摘等生產加工過程。
“我們在大數據運營實踐中,數據安全、隱私保護、數據確權、數據資產化和數據交易等都需要區塊鏈技術支撐。”國內一家知名云計算、大數據服務商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從2016年開始探索研究區塊鏈技術,并基于區塊鏈建立“數據鐵籠(IDS)”,保障授權數據使用安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