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了解了
區塊鏈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之后,接下來我們就要討論一個比較激動人心的話題了,那就是:如果區塊鏈行業有朝一日真的開啟上半場的、也就是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財富機遇的話,那這個機遇跟普通的小公司、甚至是個體會有多大的關系呢?它是會像5G網絡的建設一樣、只有那些像上市公司體量的企業才能分享得到,還是會像曾經的
數字貨幣狂熱一樣,能讓各種小的工作室、甚至是一些有實力的個人也能從中受益?
先說結論。盡管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會讓很多區塊鏈從業者、尤其是公有鏈的從業者感到抗拒——那就是:被圈內很多人詬病為“中心化”的大公司和大部門,在未來區塊鏈基礎設施鋪設的過程中更有可能會拿到更多的訂單,也就是會有更多的財富機會。
來看一下具體原因。首先,單就客觀的技術水平來說,小公司在鏈的構建上就不存在太多優勢,從互聯網與區塊鏈兩個圈子的人事遷移情況來看,一個阿里或騰訊這樣的科技大廠的中層技術干部,在去到一個公鏈項目方時,很有可能都會成為高管,這其實已經潛移默化地說明了中心化互聯網大公司的技術水平整體要高于區塊鏈行業。事實上,過去兩年里,小企業相對于大企業在區塊鏈行業的優勢,更多的是體現在商業模式方面,也就是可以在大公司沒法入局的有幣區塊鏈上大展拳腳。這也是為什么他們一再強調“公有鏈更有前途”的原因,因為這個觀點是由他們的立場所決定的。
從理論上說,跟無幣的
聯盟鏈相比,公有鏈可以確保鏈上的數據絕對沒法更改。但是,這種非常理想主義化的區塊鏈,真的是包括政府和企業在內的大客戶們所真正想要的嗎?從互聯網的經驗來看,答案可能并非如此。對其來說,區塊鏈最好的存在方式不應該是“信息不能更改”,而是不能輕易更改。只不過這個更改的過程會比較麻煩,需要多方進行驗證才可以完成——比如說某一個區塊鏈由若干個互聯網大廠共同管理,單個大廠無法修改鏈上的數據,但如果網絡管理部門下發文件,責成這些互聯網公司修改相關數據的時候,鏈上的數據其實是應該可以修改的,畢竟,如果說人們絕對沒有修改信息的需求,其實也是不太現實的。
事實上,類似的案例,人們在互聯網中早已經體驗過——從理論上講,使用互聯網的人都應該是匿名的,網友們彼此之間看不到對方的真實信息,但對管理部門來說,這樣可能會導致一系列難以管控的事件出現,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在網絡實名制出現之后,盡管網友們之間仍然不知道彼此的真實身份,但在網絡管理部門眼里,網友們就是透明人。
再比如說,互聯網從理論上應該是能連通一切,且無法被阻斷的,但在實際情況中,人們為了方便對網絡進行管理,是會使用某些手段來屏蔽信息的傳遞的,比如說某些信息只能在公司的內網進行傳播,這就是人們經常渴望享受某些科技所帶來的便利,但又不希望這種便利被濫用的典型案例。
從互聯網的例子我們其實可以看出,未來能夠受到大企業和大部門追捧的、能夠讓他們買單的區塊鏈,一定是那種高度可控的、自上而下發展的區塊鏈(聯盟鏈)。而不太可能是那種追求絕對自由的、自下而上發展的區塊鏈(公有鏈)。那這樣一來,能夠分享區塊鏈上半場財富機遇、也就是負責構建商用鏈等基礎設施的那些企業,大幾率會是跟相關部門關系比較密切的大企業,就像5G網絡的中標公司一樣。至于小企業和個人,在區塊鏈上半場財富機遇中的機會則不是太大,他們的優勢,其實主要還是體現在利用
區塊鏈技術去推出一些新型的產品、也就是區塊鏈財富機遇的下半場,但考慮到區塊鏈財富機遇的上半場還沒有開啟,所以,這其實還是一個比較遙遠的話題。
在這篇文章的最后,再簡單的跟大家談一下對普通人更具親和力的、區塊鏈的下半場可能存在的財富機遇。由于目前的區塊鏈技術連發展目標都非常模糊,所以現在關于區塊鏈下半場的財富機遇是什么、以及誰能夠抓住這些機遇,相關的討論是沒法作為真正的投資參考的。筆者在這里只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關于
區塊鏈應用方式的一點思考,那就是——區塊鏈技術最可能得到應用的領域應該還是在AIoT這種由機器之間彼此進行交流的網絡上。
原因倒也簡單——因為區塊鏈的作用就是要把信息永遠的保存在分布式賬本中,但問題是:分布式賬本即便是不可刪改,對于人來說可能也并沒有太大的意義,因為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尤其是在“記憶只有7秒”的當下,區塊鏈上難以被篡改的信息對于用戶來說,其實并沒有太大的參考作用,人們很可能幾天后就會忘掉鏈上保存了信息這件事情,即便記得,相關事件對他們行為的指導作用也已經大大減弱了。也就是說,能夠充分利用區塊鏈上信息的主體,實際上應該是應該能夠長久存儲記憶信息的機器、而不是“朝聞暮忘”的當代人類,簡而言之,當機器在根據區塊鏈上存儲的信息做出決策之后,再將相關的可靠商品與服務傳遞給作為人類的用戶,這也許才是區塊鏈技術最恰當的打開方式。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