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場普遍質疑公鏈項目數量太多但優質的太少,甚至篤定絕多數公鏈項目會“活不過2020年”。
這說法并非空穴來風。據
火幣統計,截至2018年5月底,市場上已出現超50個公鏈項目。現一年多時間過去了,數量更是有增無減,公鏈的競爭早已白熱化。盡管ETH、EOS等項目呼聲較高,但也因性能與安全等問題飽受詬病,也未被大規模應用。可以說,截至目前,在這場殘酷競爭中,尚未有真正的王者勝出。那公鏈能否活過2020年?
目前,團隊背景強大、大咖站臺的公鏈項目看似都火了。確實,少年天才V神主導的ETH、具有成功
區塊鏈項目開發經驗的BM加持的EOS,善于營銷制造轟動的孫宇晨主導的波場,學術功底深厚的知名博士主導的TT鏈(ThunderCore),無一不在項目開始階段就備受關注,被形象地稱為“明星項目”。
明星項目也許走得更快,但唯有項目本身強大,才能走得更遠。只有同時具備快速、安全、簡易、價廉的特性,項目才能真正強大起來,未來才更有可能被大規模應用。
第一,公鏈是否夠快速?為了能在快速的賽道上脫穎而出,許多項目都做了大膽的嘗試。有些通過創新共識機制,來提高區塊產生和確認速度。例如,在ETH耗時耗電的POW共識機制的基礎上,EOS創造性使用DPOS(類似間接選舉)共識機制,實現0.5秒能生產區塊、1秒能確認區塊,交易速度達3000TPS。有些采用分片處理、多鏈并行、分層架構等解決方案解決效率問題,如Zilliqa 、Achain、Cardano等。其中Achain交易處理速度也達到1000TPS。也有一些項目另辟蹊徑,即正常情況下無需過多驗證,也能兼顧安全與效率。 TT鏈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TT鏈是特別友好使用者的公鏈,具有極高的交易處理速度的設計,保證1至2秒能確認區塊,交易處理速度達1200TPS。
第二,公鏈是否夠安全?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事實上
區塊鏈項目被黑客攻擊盜幣的事件常有發生。根據國際反釣魚攻擊工作組(APWG)的數據,從2017 年至2018年中,黑客盜取的
加密貨幣價值約 1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76.56 億元,其中僅有約20%被成功追回。2018 年下半年,僅EOS 便發生 20 余起安全漏洞事故。對此,各大公鏈均宣稱自己加強安全舉措。其中TT鏈有兩個做法值得借鑒和學習:一是與硅谷知名AI區塊鏈安全公司合作,加強黑客行為檢測與智能合約代碼審計,提高事前預防能力;二是與ETH虛擬機(EVM)兼容,保證在被攻擊狀態下也能確保用戶資產安全。和ETH的兼容,提高了安全性。
第三,公鏈是否夠簡易?公鏈是底層操作系統,唯有門檻低、操作簡易,才能吸引開發者和用戶,創造良好應用生態。欣喜的是,許多公鏈對此都作出了實際行動。游戲出身的TT鏈團隊,選擇繼續深耕容易上手的移動端游戲領域,通過與ETH虛擬機的兼容,允許開發者快速簡易地在TT鏈上部署DApp,并允許用戶在錢包直接領取TT幣,給與免費試用;Cosmos通過公鏈分層設計和應用層分模塊設計,實現一鍵發鏈,讓公鏈開發變得輕松。相比之下,叫板ETH的EOS,一直被開發者抱怨代碼晦澀難懂,導致EOS開發者數量遠低于ETH開發者數量。
第四,公鏈是否夠價廉?公鏈對于交易手續費收取方式多種多樣。其中,以ETH、NEO、ONT、ADA為代表項目采用Gas手續費模式。網絡擁堵時,如果用戶為了縮短交易確認時間而提高 gas 價格時,交易手續費便會飆升。以EOS、波場為代表的項目主打免交易手續費,但要通過抵押代幣來獲取系統服務與網絡資源。代幣抵押越多,網絡資源(如EOS的CPU)就越難獲取,價格也越昂貴。因此有人將公鏈戲稱為“昂貴的數據庫”,直呼“用不起”。相較之下,我們會看到TT鏈、Achain等項目,友善多了,致力于實現價格低廉,以能降低使用門檻。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賽道競跑的號角早已吹響,公鏈之爭也早已悄然開始。在這場競賽中,一定會有不少公鏈項目慘然失敗半路出局,但同樣也一定會有優秀者脫穎而出。究竟哪些項目能活到最后?時間會給我們答案,讓我們拭目以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