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川:AI退潮,Libra是區塊鏈的正確打開方式
2019-10-4 22:49
來源:
gasadaxue
授課老師:王小川,搜狗公司CEO,前搜狐高級副總裁兼CTO。曾獲第8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IOI”)金牌,之后畢業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擁有工學學士、工學碩士,
以及EMBA學位。他先后發明搜狗輸入法、搜狗搜索等互聯網標志性產品,被公認為中文信息化的重大突破;人工智能時代,他帶領搜狗公司發展語音、圖像、翻譯等AI技術并率先實用化,成長為國內用戶規模第四大互聯網公司,以及赴美上市中國人工智能第一股。1. AI 行業存在泡沫嗎?原因是什么?
2. AI退潮之后,行業會有哪些變化?
3. 深度學習給AI帶來了什么樣的變革?
4. 語言與文明的關系是什么?
5. Libra并非純的去中心化,是否與區塊鏈相沖突?
今天大多數AI公司都面臨巨大的壓力,主要是把AI的成熟度想得過快了,行業好多公司都有這種傾向,甚至為了融資,在實驗室刷一個比賽就開始創業。
行業確實存在蠻大的泡沫,是泡沫就得破滅。這個過程中有些公司會合并,有些公司會倒閉,最后留下一些珍珠,有少數企業最后是能夠活下來的。
我是蠻積極看待這件事的,有了漲潮落潮就會有珍珠留下來,資本本身不能做到百分百轉化效率,但是這個過程中它能推動AI人才的集聚和發展。
從結果上講,我是積極看待AI退潮之后的重新演化。每個人每個公司為了活下去,都是盡可能在優化自己,然后產生價值。我認為更多是尋求跟場景公司的結合,并購是其中一種好的方式。只要符合本源的方式去做,而不是停在一個虛幻做不到的事里面,我覺得就是好事。所以大家該并購并購,該停下停下來,回到它真正的價值里面。
今天AI能干的幾件事叫做圖像、語音、打游戲,這些事情的信息可以數據化就會好辦一些,但是有一些信息在數據之外的,這種公司就會變得更加危險。比如說語言,語言的信息其實不在語句里面,它需要人這樣的一種理解和共識。
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波AI浪潮會培養很多人,公司重組或公司沒了,但人才還在,所以可能的變化是,招聘的時候發現AI人才變得很貴了。
我很少用“人工智能”這樣的詞,比較常用的是“數據智能”,就是在數據里去挖它的智能,其實就是監督學習的過程。給一個sample,做了標記之后訓練它學會做模式識別。80年代就有這東西,搜狗公司就一直在大量應用,今天這波浪潮只是來自一個變化——有了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能夠更好的應對一些原來找不到特征的數據。就拿人來說,找特征很困難,比如聲音,鼻子高這類特征很難用詳細描述出來。所以交給深度學習,用更大的數據量,更大的計算力去做訓練。
今天深度學習簡單來說就是在復雜數據中間找規律,并且有了一定的突破。什么是復雜數據,語音是一種,圖像是一種,游戲里面的東西算一部分。剩下就看哪種數據重復性很高,規律很復雜,但是最后結果很清晰,這樣的數據就可以交給機器去處理。
沒有創造性、重復度非常高、無趣的事情,機器都可以干。但是說機器能替代人寫文章是挺扯的,在語音、圖像上機器能跟人媲美,但是在語言方面,它只能給記者做輔助。
因為數據量大,給出一個話題寫文章,AI可以得出若干結果,中間大概會有一些驚喜的東西,但大部分的東西都特別不好,最終還需要有人去做判斷。因為語言這東西,很多它本身的信息不在語言里面,有太多的外延和內涵需要人去掌握,所以這種事情機器干不好的。
那么什么樣的文章機器能寫呢?像體育新聞,股價漲跌這種模版型的東西機器就能寫,這里面沒有什么智能,20年前就可以干,現在并沒有突破性的東西。所以語言相關的工作機器是替代不了的。
說到翻譯是偉大的發明,背后我所尊重的核心詞是語言。
尤瓦爾在《人類簡史》里面把語言放到了至高無上的位置。電是偉大的發明,它推動了對能源的使用。有了電不代表有人,但有了語言才稱其為人。
語言是集體的一種概念的產生,對未來的一種幻想。有了語言之后,我們才建立了對世界的認知方法,沒有語言就沒有對世界的認知。所以我把語言等同于人的思考能力和智慧的傳遞。
有句話說“語言是思想和知識的載體”,有了語言,人類才有文明可言。這是一個核心話題。從人的尊嚴和人的集體思考或協作方面來考慮,語言是中間最關鍵的一件事。
△高山夜話現場:文廚(左)對話王小川(右)
地球被分成了不同的種族,有了不同的語言,如果大家語言能夠相通,人類就可以變成更大的整體。從這個角度考慮,翻譯會成為歷史上若干次文明的重大標志性的事情。
大概在公元六世紀到八世紀,阿拉伯帝國處于黃金時期,它把以前埃及的、羅馬的、印度的東西全部翻譯成阿拉伯文,甚至《一千零一夜》這種都翻譯過來,它從外族得到了文明的滋養,使得它的文化得到極大的發展,獲得了500年的盛世。文明最后的遷移中語言是打破壁壘的一個載體。后來到文藝復興時期,這些阿拉伯文又翻譯回去了,它的文明快沒了,再翻譯回去,新的文明才重新開始產生。
再到后來,歷史里面有若干次語言的翻譯帶來重大意義的事情。像唐三藏西天取經,從印度大概搬了600多部經書,用19年的時間翻譯了其中的75部,帶來了佛教的傳遞,帶來了意識形態巨大的變化。
再后來還有《天演論》、《圣經》、《幾何原本》,甚至還有從德國傳進來的造就了新中國的著作《共產黨宣言》。所以翻譯工作帶來的是文明之間的碰撞,它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跟文明基本是等價的一件事。
文明的沖突或文明的融合,實際上是語言能被溝通。在《圣經》里面就有通天塔的故事,說人類語言能相通就能造通天塔去見上帝,但上帝讓人們失去這樣一種能力。通天塔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著名的爛尾樓,因為語言不通。
Libra本身叫做區塊鏈正確的打開方式。區塊鏈是一個橫跨了技術、商業和政治或意識形態三位一體的東西。之前見過太多人討論區塊鏈,要么討論技術問題,要么討論商業問題,要么討論意識形態問題,這種討論是盲人摸象,里面有太多的瓶頸。
今天做區塊鏈一定得做聯盟鏈,最后得有聯盟能夠把線下資產搬運上去,不是一個純的去中心化,今天能做的是多中心化,多中心化是核心邏輯,Libra就是多中心。找100家聯盟一塊去把現實世界和未來世界搭了個橋。Libra一旦成功,最后的影響不止是Libra,也不止是對金融體系的改變,它變成一個舊大陸和新大陸之間的一個連接,使得世界有機會真正通向去中心化了。
現在談去中心化,談新大陸,沒有一個中間橋梁是搞不定的,這種橋梁一定是靠多中心來推動。舊大陸到新大陸這樣連接的橋梁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一種叫做割掉資本主義的尾巴,把中心化干掉,就像打資本家一樣,這是一種意識形態,是一種假的美好。中心化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不是說要打掉中心化,是中心化做不到的時候,用去中心化去解決。去中心化不是目的。
第二種是ICO,發幣之后幣價狂漲,比炒股票還瘋狂的模式,一夜暴富,這也不是美好的事。真正美好的東西是跨國家之間,在一個主權之外能夠長出新的東西來。
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場景不在一個企業里面,也不是在一個國家里面,是若干企業聯合,若干國家之間跨國家的聯合。這件事情是它的意義所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