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8日,Facebook推出數字貨幣Libra,這是一種由Facebook聯合多家機構成立發行的數字貨幣。Libra以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作為儲備資產,采用100%保證金,是一種跨境自由流動的可兌換貨幣。
Libra協會是Libra貨幣治理的最高機構,目前協會有28個初始成員,包括如支付行業的Visa 、Mastercard、 PayPal 和Stripe,電信業的沃達豐、Lliad以及消費應用公司 Uber、Booking和Lyft等行業巨頭。
此外,Libra應用
聯盟區塊鏈的分布式對等架構,應用隱私計算技術保護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應用Calibra電子錢包,提供可以覆蓋全球各個角落的交易和轉賬平臺。
李禮輝在“2019
上海區塊鏈國際周萬向峰會”上給出了可信任數字貨幣的定義。他認為, “可信任”數字貨幣必須具備以下品質:具有公眾信任機構的信用背書、具有商業價值的客戶規模、具有高效可靠的
金融交易和支付平臺、具有可審計的金融資產支撐、具有行政許可的市場準入。
按照這一定義,除了行政許可一條,Libra似乎具備了成為可信任機構數字貨幣的其他特性。不過,目前Libra能否被世界各國政府金融監管部門認同和許可,能否獲得金融體系的信任并實現與現有金融系統安全可靠的融合,一切仍是未知數。
而另一邊,目前有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等金融機構已經獲得行政許可發行數字貨幣。
監管層猶豫的一端,傳遞的或許是這樣一個信號:Libra會對現有的貨幣體系構成挑戰。
Facebook希望Libra成為一個不受華爾街控制,也不受中央銀行控制的新金融系統基礎設施。這背后傳遞出Facebook試圖爭奪鑄幣權,從而超越國家主權,僭越中央銀行,跨越商業銀行的野心。
肖風注意到,數字貨幣的發行方主要有三類,技術極客、商業機構或私人機構和各國央行。在他看來,數字貨幣由技術極客創造技術,機構負責探索踩坑,最終由央行再發行,會更穩妥。
周藤一浩則給出這樣的觀點:接下來幾年,區塊鏈行業的規則以及監管制度會發生變化,在日本一些證券型的代幣會被監管,小的創業公司將會更難入市場。“一旦規則明確,對大公司來說可能是比較不錯的發展機會。”
此外,李禮輝認為,Libra帶來的挑戰,還在可能沖擊主權貨幣地位、可能重塑貨幣霸權地位、可能形成跨越商業銀行的金融體系。
當Facebook宣布退出Libra之際,各國央行紛紛表示研究數字貨幣,或許傳遞出對于貨幣霸權來臨之際未雨綢繆的信號。
“當前很有必要抓緊研究發行中國主導的全球性數字貨幣的可行路徑和實施方案。”李禮輝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