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現金支付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系統。消費者和商家都不需要依賴第三方來完成支付。支付技術的進步確實給消費者和商家帶來了好處,但也帶來了許多強大的第三方控制者。支付網絡受到網絡效應的影響,獲勝的支付系統就成為主要的控制者。
隨著信用卡、借記卡和預付卡取代現金,支付開始失去其完全的開放性。信用卡的發展催生了支付處理器、銷售點系統供應商及發卡銀行等整個行業,且他們都在爭奪市場份額和網絡效應帶來的好處。這場爭奪消費者錢包的戰斗經常發生在商家家門口,信用卡公司試圖鎖定競爭對手,并盡快與商家簽約。結果是,世界各地的商戶都接受Visa和Mastercard,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和Discover接受Visa和Mastercard信用卡的商戶較少。
移動支付是該支付系統的一個更加封閉的配置。在中國,贏家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銀行完全被排除在這些移動支付系統之外。在美國,Apple Pay和谷歌Pay是領先的移動支付系統,盡管不像中國支付寶和微信那樣受歡迎。這個封閉的系統仍存在著,如果你是iPhone的忠實用戶,而商家只支持谷歌支付,那你就支付不了的弊端。
另一方面,
加密貨幣和
數字貨幣是一種像現金一樣完全開放的支付系統。商家可以創建自己的數字錢包,并分享用戶的支付地址,這與支付寶或微信支付中使用的二維碼非常相似,且沒有鎖定功能,消費者可以用任何方式把錢轉給商家。采用加密貨幣的主要挑戰是加密貨幣的波動性大,及商家和消費者采用加密貨幣作為支付媒介的成本。
像中國的DC/EP這樣由政府支持的穩定數字貨幣,可以克服所有加密貨幣在用于支付時所面臨的穩定性和采用方面的挑戰,并有助于建立一個全新的、完全開放的點對點支付系統。這樣的開放的支付系統本質是一個公共基礎設施,政府應該起到主導作用,所以就這點上美聯儲(fed)應該向中國央行學習。
對于今天最堅定的
比特幣支持者來說,由中央政府推出加密貨幣的想法就像是一種詛咒。但最初的比特幣白皮書中沒有提到政府,只是提到了
金融機構。白皮書寫到:“純粹的P2P電子現金將允許在線支付直接從一方發送到另一方,而無需經過金融機構。”
隨著支付用戶越來越多地流向這些封閉系統,我們會更加容易受到私人機構的控制,比如控制著我們如何發揮購買力。這正是為什么我們需要認真地把數字貨幣變成一種公共服務的原因。
當然,在美國建立這樣一個公共支付基礎設施,不會像在中國那樣簡單。這就要求國會先采取行動,然后由一系列聯邦機構去執行,主要是美聯儲(fed)和財政部,以及技術執行辦公室(Office of the CTO)。將不同的團隊聚集在一起并非易事,但如果政府不采取行動,那么我們將看到Facebook、摩根大通(JPMorgan)等私營公司,以及其他無數擁有私人經濟動機的公司,將進入支付空白地,來獲取和創造巨額財富。我覺得,這樣的結局正是中本聰想要避免的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