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9年以來,全球很多的機構參與到穩定幣的發行之中,與此同時多國央行也在積極探索發行數字法幣,全球
金融秩序面臨著巨大的變革,在這場“貨幣戰爭”中誰會是最后的贏家仍然存在著極大的變數。
當前我們正處在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交互的十字路口。以互聯網為底層構架的數字科技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夯實了數字世界的基礎,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原始的虛擬世界產生了騰訊、阿里巴巴、Facebook、亞馬遜等虛擬王國,以超出現實世界無數倍的速度進化和發展。傳統世界需要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能完成的資源積累,他們短短的幾年就做到了,并且隨著支撐虛擬世界的基礎建設越來越完善,發展速度還在加快。
數字世界作為人類正在開發的新大陸,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加入。
區塊鏈技術就產生于這樣的技術浪潮,自誕生初期就具備極強的數字金融屬性,
btc在短短的十年間構建了數字金融的產業基石,隨后大量的
數字貨幣不斷涌現,堪比人類貨幣從誕生到完善幾千年的發展歷程。
穩定幣的出現無疑為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搭建了一個連接的橋梁,完成了用現實世界的價值尺度來定義數字世界的價值,較之于以往的游戲代幣有著更大的范圍。如今除了USDT、TUSD等主流的穩定幣外,各類的交易平臺也積極推出自己的平臺幣,甚至摩根、Facebook等巨頭平臺,這些穩定幣的出現跑馬圈地,無疑成為數字貨幣的探索者與領先者。
但是,就目前的體量而言,私人數字貨幣交易和流通規模的經濟占比較小,市值僅相當于蘋果公司市值的1/4,尚不足以對金融系統和央行貨幣政策產生實質性影響。并且特定機構發行可與美元(或其他法定貨幣、資產)兌換的代幣,必然面臨發行機構的中心化風險,與數字貨幣去中心化的設計初衷相違背,尤其是Tether公司接連不斷的丑聞,更是在不斷消耗人們對于穩定幣最基本的信任。
對于任何一種貨幣而言,穩定的信用體系無疑是其價值與流通的根本,在這一定上以國家信用為背書的數字法幣無疑具備著極大的優勢,雖然在當前的條件下,全球央行數字貨幣尚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實踐,但是數字法幣與生俱來的信用基礎,以及法幣所覆蓋的范圍,并在成本、效率、監管等方面逐步顯現出優勢,這些都能構成數字法幣對穩定幣的降維打擊。因此,數字法幣可能會姍姍來遲,但在最后的賽道上仍然有奪冠的極大可能。
優勝劣汰,透過場景看前景
人類貨幣先后經歷了實物貨幣、金屬貨幣、紙幣和電子貨幣等形態。穩定幣的發行,類似金本位時期金屬貨幣兌換券,如同在1944年,布萊頓森林體系中規定美元跟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跟美元掛鉤一樣,不同的是在發行主體上由于更加多元(不一定是金融機構),類似最初商業銀行發行的銀行券,而且貨幣形式發生了根本變化。
但是在數字世界里,貨幣將會有更強的網絡效應,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戰場。
首先,穩定幣看似適用范圍很廣,但只是在自己的網絡系統中才能發揮作用,脫離了其運行系統,則難有作為,諸如GUSD之類的穩定幣必須要不斷拓展應用場景,尤其是建立全球的交易場所,才能擴大影響力;與此同時,即使穩定幣獲得市場參與主體認可,也很難獲得各國貨幣當局的支持,如中國禁止數字貨幣在境內交易,自然也會禁止所謂的穩定幣。
其次,穩定幣是在中央銀行制度存在且已經發行法幣的情況下出現的代幣發行,這與中央銀行多數情況壟斷貨幣發行權相違背,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如
香港金管局屬貨幣局制度、1942年前存在的商業銀行發鈔權、1979年中國銀行發行的特別外匯兌換券等,如果不同種類的穩定幣大規模發行,將使得中央銀行制度變得不完整,這是任何一個主權完整國家都很難接受的。
最后,近年來美國頻頻利用其優勢地位為其政治、外交利益服務,任性的金融制裁實際上就是美元制裁,這與當前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依然占據主導地位有著極大的關聯,無論是美元穩定幣還是美元法幣都將會進一步增強美元在全球貨幣體系的主導地位,影響各國的金融主權,這在未來也會是一場激烈的斗爭。
綜合各種趨勢來看,穩定幣本身的技術不完善、穩定幣存在數字貨幣所特有的缺陷,以及其他現實障礙,這些都制約了穩定幣的發展,貨幣制度變革最終可能還是要通過央行法定數字貨幣的形式來實現,而在各國之間還會一場激烈的數字法幣博弈,而主要國家也必然都在積極探索,準備著應對即將到來的“貨幣戰爭 ”,這也預示著數字法幣的興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