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Libra為代表,預計未來
數字貨幣的探索將不斷涌現,經過市場選擇后,有可能最終出現成熟的數字貨幣形態。數字貨幣可能帶來一系列影響,包括沖擊現有國際支付系統;降低資本管制的有效性;增加
金融監管難度;弱勢貨幣可能被加速替代,美元優勢會進一步增強等。我國在移動支付等金融科技領域具備一定優勢,這為孕育數字貨幣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土壤。對于數字貨幣,我國既要積極參與、穩妥推進,也要理性認識、甄別風險。
第一,理性認識貨幣本質,不宜過度夸大Libra的沖擊。貨幣遵循深刻的經濟社會和歷史規律,國際貨幣體系的形成是大國博弈和綜合國力的結果。貨幣的形態可能會因數字技術應用而改變,但貨幣的本質規律很難因某種技術創新而發生顛覆性變化。當前對Libra的爭議很多,但有些明顯偏頗,應從基本規律出發客觀分析,有所甄別。
第二,密切跟蹤數字貨幣最新進展,積極加強國際合作。當前數字貨幣探索很多,主導方既有央行,也有金融機構(如JP摩根的JPMcoin),還有科技企業。數字貨幣具有跨境特征,無論從貨幣流通,還是從金融監管角度看,數字貨幣的發展都離不開國際合作,需要各國央行及國際組織的協調配合。我國應密切跟蹤數字貨幣進展,主動參與相關國際組織和規則標準制定。
第三,加快金融改革開放,為數字貨幣做好制度準備。穩步推進資本賬戶開放,避免數字貨幣發展可能帶來的資本管制失效問題。順勢而為,利用數字貨幣發展的機遇,加快提高人民幣國際化水平。加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及時甄別亂象,減少各類市場機構以探索數字貨幣為名義產生的金融風險。
第四,立足我國實際,穩妥發展國內數字貨幣。立足實際需求,發揮我國金融科技優勢,加強技術研發,探索適合我國實際的數字貨幣技術路徑。立足金融監管和貨幣政策目標,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穩妥發展數字貨幣,及時總結并借鑒我國在第三方支付等領域的監管經驗,持續跟蹤和評估數字貨幣對支付、金融穩定、貨幣政策等領域的影響。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