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博 CEO「來去之間」9 月 2 日晚上發了一條顯示「來自綠洲 APP」的微博后,這款由微博團隊推出的圖片內容社交+種草社區 APP 開始正式進入人們視線,并且迅速登陸各大應用商店 Top 3。從目前的反饋來看,不少人對綠洲的定義是,Instagram+小紅書。
但是,綠洲似乎并不想僅僅成為新的 Instagram 和小紅書,微博在這個社交產品上,加入了新的東西,和區塊鏈、Web 3.0,有著莫名的關系。
在綠洲 APP 內,用戶可以領取到一種叫「水滴」的東西,對于水滴的描述,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有兩點非常有意思,一個是「為綠洲貢獻價值獲得的獎勵」,一個是「去中心化模式」。這兩點在區塊鏈行業,似曾相識。
或者說,這兩點,是 Web3.0 的基礎。
與我們最近的一次 Web 3.0
在現在的互聯網,也就是 Web2.0 的環境下,用戶使用的互聯網產品是免費的,你使用微博、微信、美團和抖音等等這些平臺的服務,這些公司從來沒有收過用戶一分錢,而免費的代價是,你不再有隱私。
在隱私協議下,互聯網公司可以免費獲得用戶的個人數據,這個本來是大家都默認的事情,在陌陌的 ZAO 里被徹底放大,在大家把自己的臉替換到影視作品中演員身上的時候,ZAO 的隱私協議宣布你的臉已經不是你的了,ZAO 團隊可以隨便用。
百度李彥宏所說的「用戶為了方便不在乎自己的隱私」,在 Web2 時代,被 ZAO 用到了極致。而在 Web3.0 里,用戶與互聯網公司,完全是另一種關系。
如果用一句話表示 Web3.0,就是用戶可以控制自己的個人數據,或者說,用戶與互聯網是互動的。在 Web3.0 的世界里,用戶對自己的數據是可控的,當互聯網公司想要使用用戶數據去盈利時,用戶用自己的數據去換收益。
【查看 Web3.0 文章科普文章】
比如主打過濾廣告和隱私安全的 Brave 瀏覽器,當推薦廣告給用戶的時候,用戶可以得到部分廣告收益。這種思維在綠洲里也有體現,當用戶發生點贊、評論等等行為,都是用戶用自己的數據為平臺貢獻,綠洲選擇用水滴「買」用戶的數據。
除了數據控制,水滴的介紹里還有一個詞有非常明顯的 Web3 傾向,就是「去中心化模式」。
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我們曾經在網易云音樂上買了周杰倫的歌。但是歌曲一旦因為版權問題下架,我們買過的歌也聽不到了。因為網易云上所有的歌曲,都在一個服務器里,刪掉就沒有了。
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去中心化存儲。用水滴的例子來說,綠洲用戶的水滴量被分散存儲,不會因為綠洲的中心服務器出現問題而消失。水滴被分散存儲在多個服務器中,一個出問題,并不會有很大影響。當然也不排除綠洲產生的數據存儲在中心化服務器中,并非真正的將數據管理權限也分散到普通人電腦上的去中心化。
這種方法在很多年前,在成人網站上就有了應用。為了防止監管,很多成人內容網站都使用了去中心化存儲的協議,服務器遍布全球,即使網址被封,內容也不會丟失。
水滴的產生在與 Web3.0 靠近,可能是離我們最近的一次 Web3 應用,而仔細看完水滴的功能,區塊律動 BlockBeats 發現,綠洲里幾乎集合了目前區塊鏈行業的所有玩法與用途。
詳解水滴
邀請制度
用戶邀請好友,可以每天獲得好友前一天活躍值的 20%。而活躍值與水滴是掛鉤的,用戶邀請好友,可以獲得好友 20% 的水滴。這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應用 DApp 中極其常見,尤其是博彩游戲。
為了拉新用戶,在博彩游戲 DApp 中,用戶 A 邀請到新人 B,就可以獲得新人玩游戲拿到的部分收益,而新人 B 再去拉新人 C,用戶 A 獲得的收益會更高。綠洲也是一樣,當你邀請到的好友又邀請了新好友,新好友的水滴也會體現在你的資產量上。
代幣特權
行業里最知名的商城是公信寶(GXC)的 Bmall 商城了。用戶在公信寶里獲得的 GSC 可以在公信寶商城里兌換商品,據媒體報道,商城里最多有過 50 多種商品,但現在公信寶的用戶也已經屈指可數了。
除了區塊鏈公司,互聯網巨頭也做過類似的嘗試,比如網易。2018 年 2 月 9 日,網易推出了區塊鏈產品網易星球,用戶在星球中可以賺取黑鉆,兌換網易考拉的產品,不過由于用戶量少和監管問題,這個產品現在也不了了之了。
代幣回購
在 APP 內,綠洲并沒有明說水滴的總量,可以理解為,水滴暫時還沒有總量,為了保證水滴價值,穩定流通量,綠洲表示會不定期回購水滴。
回購這種玩法,加密貨幣行業也有先例,最早開始的是交易所的平臺幣。減少市面上的流通量,讓平臺幣增值,很多交易所會選擇用交易所的收益來回購平臺幣,比如幣安,會在每個季度末用交易所當季 20% 的利潤回購平臺幣 BNB,以保證 BNB 的價值。
代幣打賞
用去中心化資產打賞,目前最知名的應該是 Brave 瀏覽器。在這款主打廣告過濾與隱私安全的瀏覽器生態內,認證內容發布者暴漲 1200%,安裝量超過 2000 萬,其中入駐的內容發布者包括華盛頓郵報、LadBible 等。其代幣 BAT 可以在推特和 Reddit 等平臺用于打賞內容創作者。
數據所有權,值得你關心
當有一天,互聯網巨頭的所作所為切實地影響到你的個人利益時,你恍然大悟,原來我的數據是值錢的,我應該去獲取權益。互聯網公司使用用戶數據,應該支付費用,或者最少告知用戶正在使用隱私數據。
9 月 3 日,ZAO 為隱私協議向公眾道歉了。他們之前的隱私協議里的內容按照人話解讀就是:「使用 ZAO 產品之后,大家的臉不是大家的臉了,肖像權歸 ZAO 所有」。對于這種過分到極致的隱私協議,大家終于受不了了,各大媒體不斷抨擊后,ZAO 團隊迫不得已把協議改了并公開致歉,最終:「大家的臉還屬于自己」了。
在可能是一個互聯網時代的里程碑事件,在此之前,用戶們從來不關注互聯網產品的隱私協議,犧牲自己的隱私換取便利,稀松平常。因為 ZAO 對隱私的「極致」挪用,用戶們在反擊的同時,也開啟了數據所有權的覺醒,個人數據隱私,不再是互聯網公司隨便使用的了。
綠洲引入水滴,Web3.0 也有了萌芽。這或許是一個開始,或者將來的產品都開始嘗試用資產與用戶互動,直到用戶習慣這種新的互聯網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