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再回到
比特幣這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在中國央行發行
數字貨幣以及巨頭公司紛紛發行穩定幣的形勢下,比特幣未來將面臨哪些挑戰?
比特幣是2008年面世的;在隨后的2014年,中國央行成立了專門的數字
加密貨幣研究團隊,最近又進一步明確加速開發;2019年,擁有27億用戶的Facebook也發布了Libra白皮書,這些數字貨幣的問世無疑會對比特幣產生巨大的沖擊。
首先,這三種類型的貨幣都是致力于支付環節的創新。
比特幣是想要打造一種區別于傳統
金融體系的數字貨幣和在線支付系統,它完全去中心化,沒有監管的機構,所以在各個國家的監管下,很難得到主流的認可;
中國央行的數字貨幣,由央行主導,是對法幣的有效補充,受政府直接監管,它主要是關注國內零售支付場景,為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找到一種更加便捷高效,成本更低的貨幣支付體系;
而Libra由Facebook主導,受Libra協會管理,它更加側重于不同國家之間的跨境支付,同樣,由于匯率、貨幣主權保護等等因素,它也很難受到主流的認可。
那比特幣作為先行者,如今面對后來者的追趕,它將何去何從呢?我們既要看技術發展的推動,又要關注政府的合規監管。
在技術推動方面,我們要關注閃電網絡,它具有高擴展性,每秒可以容納數百萬至數十億筆的交易;它能做到即時交易,交易時間以毫秒計;交易費用低,可以支持小額支付應用場景。
所以,根據密碼分析公司CoinGecko公布的數據顯示,比特幣layer-2協議的網絡容量在快速增長,節點數從2298個增加到4576個,增長率近乎100%。
同時,越來越多的初創公司在今年也加入閃電網絡的研發和推廣中。比如:Fold宣布將比特幣的閃電網絡整合到應用程序中,幫助用戶在亞馬遜、星巴克、優步和其他大型零售商使用比特幣。
另外,根據Coinmap的數據顯示,全球共有15355個商家接受比特幣支付,這些商家大多位于北美、歐盟等較為發達國際和地區,經濟不穩定的阿根廷、委內瑞拉等國的商家數量也在增加。
目前來看,盡管比特幣的支付場景越來越多,但距離成為真正強大的支付工具仍有漫長的路要走,它需要承受技術、監管各方面的巨大壓力,至于未來的路,難以在這里下個定論,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