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銀保監會下發一份文件,名為《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于推動
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這份文件要求:供應鏈金融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其中還提到,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
物聯網、
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
那供應鏈金融是什么?它其實是企業的一種融資渠道。
比如:一家廠商由于生產或經營需要,想要向銀行貸款,那銀行就將這家企業和上下游企業聯系在一起,根據應收賬款等等的票據,把原材料供應資金、銷售資金的情況都匯集在一起,根據全供應鏈的數據信息來進行評估,從而發放貸款。
因為,目前供應鏈金融的信息真實性很難核實。除了交易憑證的真偽難以辨別,有時造假方甚至會在核心企業旗下的物業處租下一間辦公室或會議室進行合同的面簽,從而獲取對方的信任。
那把
區塊鏈技術應用供應鏈金融中,會帶來哪些優勢呢?
它通過事前認證、事中審查、事后審計3個過程提高了造假的作惡成本。因為只要在一場景中部署了區塊鏈,那通過這條鏈的各種數據信息就無法修改,或者說修改的成本大于它能得到的利益,
所以,造假的門檻變高了,造假的可能極大降低了。
除了作惡成本的提高,區塊鏈還能在信用流轉的過程中,起到加快流轉速度和擴大輻射范圍的作用。
比如:銀行往往是對核心企業授信的,核心企業輻射到一級供應商后,二級到N級供應商往往難以獲得授信。
如今,運用了區塊鏈以后,就會形成數字資產的信用憑證,這一憑證大部分是由核心企業簽發的,方便信用的跨級流轉,讓更多的供應商能得到授信。
不過,雖然區塊鏈能提高供應鏈金融的效率,但仍舊有發展受制約的地方。
比如:改變了行業內現有的協作關系,也就改變一定的利益格局,會觸碰一部分人的利益;再比如:目前針對區塊鏈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供應鏈金融本身也有待完善,比如說應收賬款,對于供應商和核心企業來說,是兩者之間的商務條款,若出現資金緊張的情況,雙方將延后的付款日期協商一致即可。
而一旦在鏈上確權,就有了責任和義務,違約成本將變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