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貨幣的概念,最早始于電子交換的虛擬等價物,這種東西不是新生的,在互聯網產業游戲產業中脫胎而來。最初的虛擬電子等價物(不能被稱為貨幣),諸如騰訊企業旗下的Q幣等形式上的等價物是非流通的,只能買入并在特殊場合使用,并不具備成為電子貨幣的屬性和應用范疇,但從早期孕育土壤來看,這就是電子貨幣的原始雛形!
這種概念一直都受困于代幣的意義,本質上并不能在現實中有所突破,一直到2008年一位日裔美籍自稱為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名為《
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現金系統》的論文。他在文章中創造性的依賴
區塊鏈分布式數據模型發明了一種叫做比特幣的虛擬電子貨幣以及算法,而且宣稱這種貨幣具有去中心化、高度保密性、兼備稀缺性等特點,2009年他正式發布首個比特幣軟件,并開啟了比特幣的
金融系統,至此真正意義上的電子虛擬貨幣成為現實。
從比特幣之后,世界上很多人開始狂熱地追逐這種貨幣的價值,因為其奇缺性導致哄抬虛擬貨幣一度成為了一種浪潮。此后更是延伸出各色各樣的類比特幣形式貨幣,加上各種挖掘比特幣的亂象,最終引起了各國監管層的注意,逐步開始有金融監管政策約束這種現象。
雖然面臨各國政府的監管禁令導致這類貨幣的價值得到沖擊,但由于類似虛擬貨幣的發行方式和其本身的技術特點,如今非官方環境下依然得到了存活的土壤,。
我國官方明令禁止比特幣類虛擬貨幣的生存空間,但對于其內核技術的區塊鏈發展卻保持了一種相對寬容的認可態度,這是因為基于新時代金融應用現狀思考下對新生事物的一種辯證謹慎邏輯。亂象固然帶來了風險,但
數字貨幣的前景和應用是需要得到認可的,尤其是基于分布式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其他方面的價值參考以及我們國家對于未來新金融時代的開發戰略高度上來看。因此我們國家一直都在探索發行官方意義上的真正數字貨幣以滿足日益演化的科技金融市場需求。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