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維基百科,
token是“作為事實、質量、感知等可見或有形表示的東西”。在加密術語中,當這樣的表示不是整個
區塊鏈時,我們主要稱之為通證,例如我們在像
比特幣網絡這樣的加密生態中,它只是一個區塊鏈網絡的一部分。最著名的例子是由ERC20標準定義的
以太坊區塊鏈上的通證。在這里,任何創建者都不必建立自己的區塊鏈,但可以通過定義六個簡單函數來在幾分鐘內生成新的通證,從而使用以太坊基礎架構。
下一個問題是,這樣的通證用來做什么或代表什么。到目前為止,ERC20創建的大部分通證都是實用通證,也就是說,這些通證用于某種服務。
通證是如何被創建的?
這通常發生在初始幣發行(
icos)期間,通證發行方(公司)幾乎不用花錢就創建這些通證并將其出售給公眾。迄今為止,這種方法已使通證發行者賺取了數十億美元。由于大多數公司創建這些通證是為了籌集資金,所以它回避了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這些通證是用實用屬性創建的,而不是像在IPO中那樣,使用證券屬性來創建。證券是一種可交易的
金融資產,其價值來源于合同要求,如銀行存款、債券和股票,通常比其他有形資產(如商品或房地產)更具流動性,可以在金融市場上交易。對于一家小型初創公司來說,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成本太高了,但尤其是在過去兩年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為什么不創建一個能夠代表某種所有權或針對公司的索賠的加密通證呢?這就是加密社區所創造的證券型加密通證。
這個想法的主要問題是什么?就像90%的加密愛好者不知道什么是加密證券一樣,大多數監管者也不知道。在任何法律制度中都不存在將這兩個世界的優點結合在一起的概念,即一方面是加密市場的低成本和易于管制,另一方面是在其所有權利要求下創造金融證券的可能性。這是我們企業家為了推動創新而提出的想法。雖然我個人總體上支持“減少監管”,但我確實明白為什么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規則是必要的,尤其是為了保護投資者辛苦賺來的錢。我是世界各地許多監管區塊鏈工作組的一員,我從未向任何一個監管機構提起過這個問題,而且還沒有一個機構能夠回答這樣一個非證券與證券的混合體應該是什么樣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