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任何加密資產而言,資產之間的互操作在今天看來都顯得十分重要。作為一項新興的加密資產,證券類通證無疑是區塊鏈與金融結合的前沿領域,特別是在數字資產互操作性方面有望實現更大突破。

從豎井模式到通用協議 為數字資產提供全球流動基礎
從互聯網時代,互操作性便是技術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互聯網本身本質上是一堆協議,它們使許多不同類型的軟件能夠交換和利用信息(即TCP/IP、SMTP、FTP、SSH、HTTP)。這就是我們可以使用Outlook撰寫電子郵件的原因,可以將它從.edu地址發送給擁有.com地址的用戶,然后通過Google Chrome瀏覽器讀取電子郵件。
然而,傳統通信協議在價值傳遞層面缺乏兼容性,它們無法相互操作傳遞價值。在加密金融領域,每個發行機構都為特定的金融工具(如貸款、債券、股票或期權)創建專有的數字資產,不同參與者在沒有公共接口和通用協議的情況下發布數字資產,并不具備實現資產全球自由流動的基礎,這種豎井式解決方案出現得越多,投資者獲取數字資產的障礙就越大。
而ERC-20通證標準的出現則促進了以太坊協議內的互操作性,為不同類型數字資產的價值傳遞提供了協議基礎。試想一下,如果全球數字資產的生態系統變得可以互操作,這意味著用戶可以在同一個平臺上擁有商業樓宇、早期資產、公司債券、住宅和分布式網絡的所有權。同時,這些資產不僅能夠以合約形式相互引用并以自動方式進行交互,更可以通過單一操作界面,實現不同資產組合的全球流動,這對資產管理而言,將具有極大的變革性。

ERC-20通證的創新之處在于,其成為一個標準示例,允許用戶在同一個錢包中持有代表不同類型資產的證券類通證。但這并不意味著ERC-20是唯一的解決方案,或者說以太坊是唯一具備這些功能的協議。
證券類通證全生命周期管理 ERC-1400引領加密金融互操作革命
作為ERC標準的分支,ERC-1400成為加密金融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協議之一。當我們在談論ERC-1400標準的時候,應當知道,這并不是單一標準,而是對一系列ERC標準的改進與升級,它已經從一個單一的ERC發展成為證券類通證標準庫,其中的每個細分標準都表示了以太坊上對證券的生命周期、交易和管理建模的不同方面。

下面,就對ERC-1400標準庫中的細分標準進行解讀和說明。
ERC-1594:證券類通證核心標準
ERC-1594涵蓋了所有證券類通證所需的核心功能。如果證券類通證是去中心化金融的基礎,那么資產轉移需要同時包含鏈上規則和數據,以及現實世界(鏈下)的輸入和授權。ERC-1594通過簡化工作流、降低成本和鏈上事務,比如特定傳輸的簽名授權等鏈下數據,具有顯著改善用戶體驗的潛力。
例如,許多交易所為每個交易生成一個新的存款地址。通常,處理這樣的事務需要交易所在鏈上白名單上的存款地址,然后用戶轉移通證到該地址。通過將鏈下數據轉移到交易所,交易所可以簽署一條信息,授權投資者進行存款,轉賬也可以通過合約被視為有效,作為額外獎勵,存款地址可以自動被列入交易所錢包用于未來交易。
ERC-1410:分區平衡
透明度是基于公開分類賬證券的主要優勢之一。很可能許多證券類通證將用戶余額劃分為歸屬、時間鎖定、投票等相關的類別。這些通證都表示對同一基礎資產的所有權,但出于轉移限制、資本分配和治理的目的,通證合約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對待。ERC-1410標準將支持所有者通證被分組為多個分支,每個分支由標識鍵以及余額表示。
舉個例子,假設投資者持有以下類別的股票:
30個通證,3年鎖定,無投票權
40個通證,1年鎖定,完全投票權
50個通證,已解鎖,完全投票權
出于治理目的,有90個具有投票權的通證;出于交易目的,有50個通證的余額;出于估值目的,總共有120個通證。
很大程度上,ERC-1400繼承了ERC-1410標準,增加了證券相關業務會使用到的函數,比如證券增發、紅利分配、相關法律文件存儲等。先前一些證券類通證的合約大多是在ERC-20標準的基礎上,通過維護一個或多個以太坊地址集合,對這部分地址做出了劃分:是否通過KYC、是否處于鎖定期等,來進行轉賬上的限制,這些都是在地址層面做出不同的解釋。而ERC-1400對通證本身做了不同解釋,以適用于更復雜的證券相關業務場景。
ERC-1644:控制人操作
盡管使用不可變的區塊鏈來記錄證券的所有權,但對于許多資產類別和權限,仍然需要一個通證控制人,讓它可以在任何地址之間強制轉移通證,用于法律行動或資金回收,比如逆轉欺詐性交易、解決丟失的私鑰以及響應法院命令。該標準提供了使這一過程透明的方法,以便證券類通證所有者能夠共同看到此類操作。
ERC-1643:文檔管理
對于證券類通證,發行的法律合規性是第一要務。由于證券類通證及其所有權通常涉及投資者或發行方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將法律文件與相關合同關聯起來的能力非常重要,從而加強通證的信息披露和合規能力。
作為ERC-1400標準集合的一部分,ERC-1643提供了這樣一種能力,它允許發行者將經過驗證的合規文檔附加到證券,文檔通過散列和存儲在鏈下底層文檔的URI進行獲取。通過這一標準化方式,錢包、交易所和其他生態系統成員可以根據標準提交法律文檔,并允許投資者進行文檔查閱、修改以及對變更的訂閱。
長期來看,ERC-1400標準套件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繼續增長,目前業界仍在討論的一些有趣的議題:
股息/資本分配:一種標準化的資本分配方式,用于可能的稅收、錢包中的受益人以及報告。
交易保密性:能夠在不公開透露有關傳輸信息的情況下傳輸證券類通證(例如接收方或傳輸金額),目前零知識證明和同態加密是行業研究較多的領域,也是比較可行的方案。
檢查點:通證中包含某種形式的檢查點,通過這種檢查點,可以像查詢歷史記錄一樣,在鏈上查詢通證持有者的余額。這對于股息分配和治理(兩者都需要一致的歷史余額查詢)非常有用。
集中錢包:交易所和托管人使用集中錢包的情況相對普遍,所有投資者的資產都以鏈上錢包合約的形式持有。這給資本分配和治理帶來了一些潛在問題,對此類合約采用一種標準,允許對資產的潛在受益人可見,或許是有用的。
隨著證券類通證的興起,加密金融開始主動納入證券法律的監管范疇。從某種程度上,ERC-1400仍然一個不斷生長的標準,其結合可替代通證和證券業務的特點,在技術層面將通證分割成不同的層級,不同層級擁有不同的業務邏輯,從而賦予智能合約對通證更細粒度的控制能力。雖然目前的標準涵蓋了很多必要功能,但還有很多領域值得討論,我們相信,通過區塊鏈從業者的努力,各方就互操作標準終會達成共識,并為加密金融釋放更大流動性提供協議基礎。
(原標題:割裂的金融時代,ERC-1400能否掀起證券類通證的互操作革命?)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