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證券類通證合規模式已經初具雛形。根據證券類通證合規的不同發展階段,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不受美國證交會(SEC)監管的證券類通證。這類證券類通證對信譽良好、有資金實力的投資者進行監管豁免,目前已被跨境投資者使用。
第二階段:通過對身份管理進行徹底改革,產生符合美國證交會規定的證券類通證。KYC/AML規則通過智能合約和區塊鏈技術實現自動化,按國別對KYC/AML規則進行哈希,可以使跨境交易更加高效。
第三階段:這波證券類通證浪潮的核心是降低監管風險,尋求更多創新的金融機會。這些證券類通證將專注于改善流動性、提高跨境交易流動性溢價、促進對KYC/AML規定的遵守,以及縮短結算時間。第三次浪潮通過對現有資產進行通證化,將實現股息管理、股權分割等資產管理的自動化。
盡管KYC經過了幾輪的技術迭代,但依然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引起業界的關注和探討。首先,KYC/AML審核門檻逐漸提升,可能會一次性將大部分投資者排除在金融體系之外。即使合法合規的證券類通證,因為合格投資人的資格審核,普通人很難參與其中,直接導致此前各國政府和金融界所倡導的普惠金融成了美好愿望。
其次,目前的KYC/AML體系基本上都是由中心化的交易機構來進行審核,這意味著經過審核的用戶可能處于風險之中。他們上傳的個人信息,除了用在通過審核之外,并不知道會不會被機構挪作他用或者直接用來變現。因此,對于如何保護個人的信息或數據資產的安全性,是KYC/AML本身衍生出的問題。
隨著加密金融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巨頭加入其中,賦予數字資產交易機構以及證券類通證平臺以全新的KYC模式。通過將KYC與區塊鏈數字身份、智能合約等新技術相結合,以鏈上+鏈下的驗證模式為用戶在不同場景的身份核驗提供便利,在加快賬戶審查效率的同時還解決了敏感信息的隱私保護問題。當用戶在一個平臺更新信息時,新的信息也會同步更新到用戶注冊的其他平臺,避免重復核驗。這為金融機構、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了一個值得信賴的、不可改變的審計軌跡。

在未來,KYC不僅承擔篩選合格投資人的基本功能,還會衍生出更多個性化功能,比如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金融與風險業務部門演化為KYC金融軟件公司Refinitiv,并提供給數字貨幣交易所使用。
證券類通證的成功與否,一方面取決于監管部門對于加密金融的認知,另一方面則取決于KYC發展和完善的進程。相信隨著監管措施的優化調整和KYC/AML模式的日趨完善,困擾證券類通證合規的這些問題,將會逐步得到解決。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