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創新的試驗田,
深圳的創新環境、創新企業數量,一直處于國內領先水準。”中國科學院大學經管學院教授魏先華對一本
區塊鏈表示,“因此,深圳被選中成為
數字貨幣研究的試點城市,并不奇怪。”
自改革開放以來,深圳一直是中國開放創新的前哨。“摸著石頭過河”“殺出一條血路”“不管黑貓白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深圳人民對于創新的認識,早已有之。
“深圳是我見過的區塊鏈氛圍最濃厚的城市。”區塊鏈從業者李俊告訴一本區塊鏈。
有統計數據顯示,深圳人口平均年齡僅有30歲。而年輕人對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接受程度,整體相對較高。
“在深圳,就連在商場吃飯,都常常能聽見身邊有人談論區塊鏈。”李俊說。在其他城市,這樣的場景十分鮮見。
這一景象,在深圳的區塊鏈會議上也可見一斑。深圳已經成為區塊鏈行業峰會的首選城市。
活動行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19日,處于報名期的區塊鏈活動中,深圳有7場,
杭州有3場,
北京則為0場。
濃郁的區塊鏈氛圍,讓深圳成為了數字貨幣研究的最佳試驗田。而深圳的這場“試驗”,也可能被推向全國。
“這一‘意見’文件的出現,無論是對深圳,還是整個中國區塊鏈產業,都將產生一定促進作用。”魏先華指出。
在他看來,“意見”中提及的數字貨幣研究、人民幣國際化、跨境
金融監管等領域,行業從業者一直沒有給出成框架的成熟解決方案。“具體而言,金融防火墻如何隔離,從業者都不甚明朗。以深圳作為試點,即便遭遇風險,也可以及時控制。”魏先華表示。
深圳作為數字貨幣研究的試點城市,必然會從中受益。而放眼全國,深圳的解決方案一旦成熟,也可以直接復制到其他區域。
以往,
香港承擔了人民幣國際化、跨境金融創新等使命。而在魏先華看來,由于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法律法規存在差異,“香港經驗”往往只能作為參考,不能照搬。相比之下,“深圳經驗”顯然更易被復制。
“事實上,央行對于數字貨幣的研究,一直在持續。”魏先華說,“目前,央行數字貨幣的整體框架信息還未對外公開。但我們確實需要一處‘試驗田’,一味回避,只會讓我們在這一新興領域再次落后于人。”
“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國家會在深圳放開企業發幣、
ico。”他最后強調。
深圳一直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也是改革開放的代表和象征。
“意見”的推出,為數字貨幣在深圳的落地,制定了一條清晰的路線。
如今,全國的區塊鏈從業者,都在等待著深圳的好消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