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騰訊CFO羅碩瀚在項目群里發了人均188的紅包,并跟群里的各事業群成員說了一句:“感謝兄弟團隊的協作!”
這是騰訊為了拿下一個新項目之前,高層協調多個部門時的場景。為了這個項目,騰訊還調動了幾個事業群的上百人的團隊,耗費了幾年時間,甚至連馬化騰都曾參與談判。
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這個項目不是微信,也不是游戲,甚至是一款騰訊此前從未涉及的項目。
2018年8月10日,國家稅務總局
深圳市稅務局(以下簡稱“深圳市稅務局”)與騰訊聯合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
一年時間過去,區塊鏈電子發票已覆蓋100多個行業,接入企業超過5300家,開具區塊鏈電子發票累計超過600萬張,總開票金額達40億元。
近日,騰訊
區塊鏈技術總經理、騰訊技術專家李茂材獨家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闡述了騰訊長達5年時間的區塊鏈之路。
移動支付與區塊鏈
李茂材在騰訊工作已有15年,可以說是騰訊支付業務的元老,曾先后負責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春節紅包等項目的研發工作。
早在2008年,李茂材和所在團隊寫了QQ紅包PC版的第一版程序。這被認為是后來風靡的微信紅包的最早雛形。
2013年,微信支付步入快車道。同樣是那一年,全球
金融科技市場暗流涌動,中本聰帶來的
比特幣正在利用區塊鏈技術快速普及。李茂材隱隱覺得,這項技術應該有著與眾不同之處。
李茂材所在的騰訊金融科技研發團隊有定期學習、分享新技術的傳統和機制,即使在支付業務最繁忙的時期,這一機制仍在延續。對于區塊鏈和比特幣,李茂才便從當時獲得了深入研究的機會。
李茂材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盡管那時連礦機是什么都沒人知道,但騰訊區塊鏈團隊在初步的研究后得出結論:區塊鏈與移動支付在技術層面有著不少相通之處。
“比特幣的幾個核心技術我們微信支付自己就在用,比如加密、分布式相關技術,關聯性非常大。”李茂材說。
在騰訊內部有一個神秘的藍軍(指在部隊模擬對抗演習中,專門扮演假想敵的部隊)團隊,它不斷攻擊你的產品和服務器,并由此提高產品的攻防能力,其中便涉及不可篡改等相關技術。 “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跟我們的需求是非常吻合的。”李茂才說。
隨著支付業務和技術邁向成熟,騰訊移動支付研發團隊暫時從狂奔向前的高壓中抽身。于是2015年,騰訊區塊鏈團隊正式成立,程序員們也開始敲出了騰訊自研區塊鏈底層架構的第一行代碼,從最早的單鏈性能只有幾百TPS開始,不斷優化到一兩千、五千、一萬,再到去年突破五萬TPS。
與此同時,騰訊區塊鏈從一開始僅有5名研發人員的小團隊,開始慢慢壯大,截止到今天已超過了百人的規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