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凌晨2點,美聯儲如預期降息25個基點,這是2008年
金融危機以來美聯儲的首次降息行動。此次降息幅度小于總統特朗普此前公開呼吁的50個基點。美聯儲聲明稱此次降息原因包括企業投資“疲軟”、通脹壓力“持續較低”。分析認為此次降息體現了美聯儲對經濟放緩的擔憂,是一次“預防性”降息。
而就在美聯宣布儲降息之后的幾個小時,特朗普突然宣布對華進口商品進一步加增3000億美元關稅之后,國際金融市場風云變幻,美股驟然變臉,領跌全球證券市場,這使全球十年來所醞釀的資產泡沫將被捅破,并引發了全球股市近幾個交易日瘋狂的拋售。美歐、日本、中國
香港、印度等各國與地區的股市都大幅下挫,這使全球金融體系進入到了尖峰時刻。
近幾個月來,全球各大公司增速放緩、經濟數據慘淡、英國退歐和美中貿易戰加劇等基本面因素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盡管美國股市總體表現優于其它資產類別,且不確定性揮之不去,但美國乃至全球的增長前景依然黯淡。
正因如此,世界各國央行在放松貨幣政策方面的立場似乎越來越強硬,許多人認為,如果政策制定者不能找到正確的平衡,貨幣政策可能很容易產生一些新的市場泡沫。
在這樣一個充滿挑戰的投資環境下,
比特幣等主要
加密貨幣真的可以成為對沖全球增長停滯的一種新戰略地位嗎?
三大關鍵經濟指標持續惡化,美國經濟金融危機初現
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表示,“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經濟活動一直在以溫和的速度增長。”然而,該委員會還認為,地緣政治形勢的發展和通脹壓力的減弱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因此,降息25個基點是一種“防范下行風險”的措施。
美聯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新聞發布會上的語氣比預期更為強硬,駁斥了啟動新一輪貨幣寬松周期的想法。他表示,2019年上半年,美國經濟將以“健康的步伐”增長,前景“良好”。這意味著,美國與世界其它地區之間的貨幣政策分歧仍然很大。
盡管這位美聯儲主席看上去和他聽起來一樣樂觀,但當我們看一些不同的數據時,就像是另一個故事了,比如反向收益率曲線。
反向收益率曲線是一種利率環境,在這種環境中,長期債務工具的收益率低于同等信用質量的短期債務工具。這被認為是經濟衰退的一個重要指標,被市場廣泛使用。
8月7日,3個月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一度高出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41.23個基點,息差創下2007年3月以來最大。盡管息差隨后收窄十數個基點,但收益率曲線倒掛程度仍舊相當之深。此外,在過去九個交易日里,10年期美債收益率累計下降40多個基點,降幅創2011年7月末至8月初以來最大。
下圖顯示了美國10年期國債和美國3個月國債在過去10年的收益率差異。2006年末,收益率連續幾個月反轉,隨后是2008年金融危機和美國經濟衰退(灰色地帶)。10多年后,我們又回到了負面領域。
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50年間,一共發生過6次三個月期美債收益率超越10年期美債收益率的情況,美國經濟平均在利率釋放倒掛信號后的311天后陷入衰退。1989年、2000年、2006年均發生過利率倒掛,而1990年、2001年和2008年經濟均陷入了衰退之中。
同時,全球制造業活動疲軟也是另一個擔憂。最新的IHS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在6月份下滑至49.4,為2012年10月以來的最低水平。低于50意味著制造業活動處于收縮狀態。
經濟學家指出,6月份的數據是連續第二個月出現惡化,部分原因在于美中之間的貿易戰。
全球PMI下降也與美國國內數據相符。Cass Freight Shipments Index(卡斯貨運指數)是衡量整個Cass客戶群的運費支出和發貨量。它廣泛代表了美國本土的制造業活動。該指數繼5月份下跌6.0%之后,6月份又下跌5.3%,回到了2015-16年中國股市泡沫破裂時的水平。
看看比特幣的表現,能否幫你安全度過金融危機
在動蕩和不確定性時期,比特幣可能是一種避險資產。它的稀缺性和獨特性使它不同于傳統資產。
然而,比特幣與黃金有很多共同之處,黃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持續使用的貨幣形式,這可能為投資者對沖金融危機或在正常經濟周期中作為投資打開一個新的層面。
與現代世界的貨幣不同,黃金不能由央行印制。即使有先進的技術,黃金也不能用化學方法制造。黃金的部分價值本質上與它的供應有關。從古埃及和古羅馬時代,甚至更早以前,它就被認為是可靠的財富儲備。
同樣,比特幣的總供應量固定為2100萬個。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其中85%以上已被開采并投入使用。當足夠多的挖掘節點驗證了一個交易塊時,就會創建新的比特幣。每開采一個區塊,礦工就會得到加密貨幣的獎勵。
這樣一來,更多的比特幣進入流通。為了確保比特幣的穩定供應,每21萬個區塊,比特幣的開采回報就會減半。這種情況大約每四年發生一次。到2020年5月,礦業公司的薪酬將再次減少。這種機制使比特幣成為一種理想的抗通脹資產。
那么,在金融危機中比特幣能否成為避險工具呢?為了清楚地了解比特幣如何對沖重大風險和增長停滯,讓我們回顧一下比特幣在過去危機中的表現。
我們先來看看在中美貿易戰爭中,比特幣的表現。
2018年3月,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首次要求美國貿易代表調查對價值500億至6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征收關稅,并表示擬議的關稅是“對中國多年來不公平貿易做法的回應”。作為回應,中國商務部對128種美國進口產品征收關稅,包括鋁、飛機、汽車、豬肉和大豆。在過去的一年里,兩國實施了額外的關稅。經過多輪的談判和討論,兩國之間的貿易爭端仍然沒有得到解決。2019年8月1日,特朗普宣布對價值3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征10%的關稅。
自貿易戰開始以來,比特幣(藍線)的表現輕松超過了USDCNY和CSI300。自2018年4月貿易爭端爆發以來,比特幣上漲了約26%,而CSI300指數下跌了逾7%。
在英國脫歐期間,比特幣的表現又是怎樣呢?
2016年6月,英國就是否退出歐盟舉行公投。超過51%的選民投票支持脫歐,這對整個金融市場和所有資產類別都產生了連鎖反應。英國政府援引《歐盟條約》(Treaty on EU)第50條,啟動了為期兩年的進程,預計英國將在2019年3月底前脫離歐盟。隨著鮑里斯?約翰遜(Boris Johnson)取代特里薩?梅(Theresa May)成為英國新首相,英國退歐達成無協議的可能性現在顯著提高。
比特幣在2017年1月英國脫歐公投結果公布后的表現。同樣,比特幣(藍線)在此期間飆升超過60%,而FTSE100只上漲了13%。金價和英鎊兌美元匯率分別下跌約8%和17%。
人民幣貶值后,比特幣又有怎樣的表現呢?
2015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出乎市場意料地將人民幣貶值近2%,稱此舉可能讓人民幣更加“市場化”。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表示,僅8月份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減少了至多1,500億美元。隨后,中國央行的舉措引發了股市的大規模拋售。比特幣(藍線)再次充當了危機對沖工具。從2015年8月到2016年1月,加密貨幣的表現優于上證綜指、恒生指數和在岸人民幣。
寫在最后:
在不斷變化的經濟和投資環境下,尋找合適的工具來對沖風險尤為重要。盡管比特幣仍然遠離成為一個被廣泛接受的投資市場,但其獨特的屬性使加密貨幣越來越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從個人到金融機構,這可能為金融業打開一扇大門。從整體上進一步探討比特幣戰略采用的可能性。我們已經看到比特幣在過去的危機中做出了正確的反應,我們將繼續研究比特幣在動蕩的市場和超低通脹環境中的表現。
特別聲明:
區塊鏈行業
ico項目魚龍混雜,投資風險極高;各種
數字貨幣真假難辨,需用戶謹慎投資。《鏈內參》只負責分享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用戶一切投資行為與本站無關。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