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在中國人民銀行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傳遞了「加快推進我國法定
數字貨幣(DC/EP)研發步伐,跟蹤研究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繼續加強互聯網
金融風險整治」的信號。此前,人行研究局局長王信曾透露,國務院已正式批準央行數字貨幣的研發,目前央行成立了數字貨幣研究所,正在組織市場機構從事相應工作。
中國央行原行長周小川在《信息科技與金融政策的相互作用》一文中透露,人民銀行推動的DC/EP(數字貨幣/電子支付)的設計思路包括:既然要支持科技的發展,又要防止出問題,不應預先選定某個技術,而是要依靠分布式研發、市場競爭,尊重市場的選擇。既包括以帳戶為基礎的電子支付渠道上的改進、掃碼支付之類的移動支付,也包括
區塊鏈和分布式帳本(DLT)類加密數字貨幣系統;有些不同體系的技術可能會并行發展,可以鼓勵多家協同發展和快捷切換,但主要是發揮市場積極性。
筆者認為人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宗旨,應該為創新貨幣發行、流通和調控方式,從而有效提高數字經濟交易效率,降低數字經濟交易成本。
不過,人行推出數字貨幣也面臨不少困難。首先,中國
區塊鏈技術的優勢和制度的落后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不過,中國對數字貨幣的相關制度不必人云亦云、盲目跟風,可以想清楚、看明白了再做。要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處理好創新與監管的關係。要認清金融的本源,堅持實質重于形式,穿過現象看本質。對于金融科技業務應該堅持內外資一視同仁,堅持持牌監管和功能監管。唯有如此,方可實現制度的「后發優勢」。
洗錢行為難杜絕
其次,人民幣資本項下不能自由流動。根據蒙代爾不可能三角,貨幣政策獨立性、固定匯率和資本自由流動無法完全實現。對中國而言,目前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仍在進程中。數字貨幣加密性質和點對點支付能夠繞過資本管制,削弱跨境資金監管的有效性,同時也加劇資本跨境流動帶來的衝擊。在搭建數字貨幣方面,港幣經驗或可供參考。除了足額美元支持,
香港外匯儲備也很充足,2019年5月外匯儲備是基礎貨幣的兩倍還多。這些資產支持和儲備主要在港元走弱時發揮作用,能夠保證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有足額的外匯買入港元。這能讓市場相信,HKMA有足夠能力抵御貨幣投機,管理資本流動。事實上,香港聯繫匯率制經受住了數次危機考驗。
再次,杜絕利用數字貨幣進行違法犯罪面臨較大挑戰。數字貨幣以其匿名性而成為了洗錢、詐騙和龐氏騙局的天生應用場景。此外,未來企業或通過數字貨幣進行融資。此舉在降低融資門檻,提升全球資本配置效率的同時,置身監管之外使項目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或破壞正常金融秩序,惡意炒作代幣甚至會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作者: 付 饒 香港國際新經濟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