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掃一掃,登錄網站

    首頁 區塊鏈生態 查看內容
    • 4715
    • 0
    • 分享到

    在區塊鏈領域投資做什么項目才能始終穩賺不賠

    2018-4-5 07:46

    “據金融研究機構Autonomous最新研究報告顯示,自今年年初以來,新興科技公司通過ico已經融資了近13億美元。在最近一個月內,ICO融資規模就高達近6億美元,幾乎占到了上半年融資規模的一半。”

    這條舊新聞,發布于2017年7月。它一直靜靜地躺在何杰的微信收藏里,像一束光,不斷給他輸送著信心。何杰不是圈內的投資人,但是他每天的工作和區塊鏈投資機構、項目都息息相關,他坦言自己的“生意”絕對不會虧錢,因為自己是寫“白皮書”的高手。

    “其實就是一錘子買賣,好在沒有任何風險。”在一些區塊鏈圈子里已經小有名氣的何杰告訴懂懂筆記,他幫企業代寫區塊鏈白皮書,只考慮敘述內容和商業模型的完整性。至于這個項目最后能否落地,成敗如何,都不是他需要關心的問題。加上先收定金不賒賬的原則,也讓他免去了許多商業上的糾紛,更讓“寫白皮書”成了區塊鏈領域里,最穩賺不虧的行當。

    如今,何杰身邊每天都會簇擁著一些不想錯過區塊鏈紅利,卻又Diss挖礦炒幣、信不過私募代投、言必token的“創業者”,他們都在期待著何杰批量生產的“白皮書”能盡快幫助自己創造財富。他們的夢想,才剛剛開始……

    “白皮書”成了香餑餑

    “我是從兩年前開始接觸區塊鏈的,白皮書的底子也算是有一點兒吧。”

    何杰告訴懂懂筆記,兩年前,他在創業熱潮的推動下加入了一家FA機構,負責幫助有融資需求的創企優化、代寫商業計劃書。頭腦靈活的他,很快做得一手好PPT,也受到了老板的賞識。當時,他雖然關注比特幣但并未想到會與自己的職業有什么關聯。

    “不過從去年初開始,寫BP很快不那么吃香了。”隨著市場上的創業項目逐漸匱乏,加之創投機構日趨理性,大量被稱為融資“中間商”的FA機構,日子也并不好過。何杰的收入開始大幅下滑,“最好的時候,每個月能拿個兩三萬,但去年經常每個月就只發五六千了。”

    此時由于某寶上大量代寫機構的“攪局”,一份二十頁左右的商業計劃書,市場報價已經低于千元。面對公司裁員的隱憂,他一方面感謝老大的“不殺之恩”,另一方面卻在尋找新的出路。

    去年初夏,一位自稱在數字金融企業工作的朋友找到何杰,詢問他是否了解區塊鏈,是否知道ICO,是否擅長代寫白皮書。“那時候,區塊鏈概念和ICO我都有一定了解,白皮書只是略知皮毛,壯著膽子聊過幾句后,對方直接給了報價,一下子把我嚇傻了。”

    他清晰記得,對方開出的價格是1萬元/套,并可以先行支付5000元的定金。而且在協議上約定可修改兩次,超過兩次修改,無論是哪一方的責任,都可以再加5000元/次作為修改的“辛苦費”。

    這樣的條件,讓何杰喜出望外,二話不說就接下了這個代寫任務。“餓死膽小的,撐死膽大的,雖然我沒有寫過白皮書,但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還是挺自信的。”以了解公司和項目背景為由,何杰從機構那里要來了兩份類似的區塊鏈白皮書,開始埋頭鉆研“范例”里面的干貨。

    他發現,能夠吸收“范例”中的理論和概念,并轉化成自己的內容固然是好事,但萬一要是完全看不懂,那直接依樣畫葫蘆“高仿”一套,把要素和結構照搬過來也不是不可能。“更何況,這些白皮書的套路和商業計劃書都差不多,吹噓一下項目前景,吹捧一下公司實力,高大上的團隊背景,再捏咕些行業背書。”

    在對區塊鏈和ICO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何杰開始著手撰寫白皮書“處女作”。他告訴懂懂筆記,根據對方的需求,區塊鏈白皮書一定要足夠“厚”,頁數要讓人感覺內容豐富和詳細,這樣才能凸顯出項目的“專業性”。

    “因此,有些本來可以一句話帶過的概念,就要盡可能的拆分成若干個點來分析。”他在“范例”中摘抄了大量理論性的東西進行堆砌后,一套頁數多達80頁,看起來十分“厚實”的區塊鏈項目白皮書,就這樣誕生了。

    在何杰看來,憑借經驗操作這種區塊鏈白皮書的難度并不大,而他也為自己能找到一門好“生意”而沾沾自喜,開始夢想一個月寫個十來份白皮書時的情景。那么,一樣是將“項目”講清楚,一樣是拿來“圈錢”的白皮書,真的這么簡單?

    “白皮書”也是一門技術活

    “我想著把成稿給他們之后,就等錢了,結果卻挨了一頓罵。”

    將區塊鏈白皮書提交給這家數資機構之后,對方很不滿意。覺得何杰所撰寫的白皮書缺少項目解決方案的描述——“幣圈”很重視的代幣實施、分配以及資金使用計劃,而這些內容都沒有闡述清晰。同時,何杰所羅列的數據,對方認為對市場前景、散戶規模也缺乏支撐。

    總而言之,這套白皮書看下來之后,幾乎每與什么干貨,就只剩下“吹噓”。

    “但這些我都覺得沒什么,最侮辱人的是,他居然說看錯人了。”對方告訴何杰,之所以會找他寫區塊鏈白皮書,最根本的原因是,具備這項能力的人并不多。而且,能夠將白皮書寫得有干貨的,一般都是在區塊鏈領域深耕已久,了解區塊鏈開發、基礎理論扎實的工程師,這種人確實難找。

    在多次修改依舊無法達到要求之后,對方直接給了何杰5000元辛苦費,就不再有任何聯系了。這次受挫,并沒有打擊到何杰,反而讓他在“人才緊缺”的區塊鏈白皮書上,看到新的賺錢商機。

    為了涉獵更多區塊鏈的基礎知識,何杰從網上購買了大量相關的書籍,查閱各種資料,希望能夠在短時間內“惡補”區塊鏈理論,“速成”白皮書寫作技能。

    “我真的不想再寫廉價的BP了,不如趁區塊鏈的井噴期小賺一把。”何杰表示,自己除了惡補基礎理論之外,還不斷地通過身邊朋友的介紹,嘗試接觸更多與區塊鏈、數字金融相關的企業,了解更多行業內的信息。他在幾個當地的“幣圈”里,主動承接一些要求不是很高的項目白皮書,當做練手。

    功不負不負有心人。經過了兩個月的“惡補”和“苦練”,何杰寫出來的區塊鏈白皮書,已經不再是只闡述商業模式、只能忽悠“小白”的“入門版”。而是涵蓋了項目相關技術原理、模型架構、數據支撐的“專業著作”。對于部分ICO項目,他甚至能將代幣發行總量、流通量、私募比、解禁周期甚至應用環境等,都進行了詳盡的設計與描述。

    “尤其是知道了部分機構的商業套路之后,寫白皮書就更加得心應手了。”他告訴懂懂筆記,隨著去年10月份以后找他撰寫區塊鏈白皮書的機構越來越多,收費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以ICO項目的白皮書為例,開價大約在2~5萬元不等,根據企業所提供材料的多少和難易程度,價格上也有一定的浮動空間。“有些企業連概念都沒有研究明白,就是想往區塊鏈概念上硬套,這樣寫起來就很費勁,什么都要我自己想自己設計,所以收費自然也就貴很多。”

    何杰透露,現在企業只要提供ICO項目的交易邏輯、盈利模式、私募比例、公開募集計劃等關鍵要素,他就能夠將這些核心要素,包裝成一份看起來相當嚴謹的官方白皮書,甚至連前景規劃、運作規范也都應有盡有。

    “需求很大,單子很多,這業務其實是做著做著就熟練了。”何杰表示,只要企業所能提供的基礎材料足夠詳實,一份7萬字、50頁左右的區塊鏈白皮書,僅需要四五天左右就能夠完成。按照這樣計算下來,何杰每個月可以獲得十多萬元的收入,“工作早就辭了,現在也找了一兩個幫手,每天就是等圈里的朋友找上門來,專心寫好白皮書。”

    對于何杰來說,每一份親手操辦的白皮書都是“完美”的。因為他只要將項目技術邏輯、交易模式、商業閉環描述清楚,即可收到相應的報酬。而項目日后的成敗、代幣價值的高低、散戶數量的多少,一概與他無關,“都是先交錢再寫,也不存在欠賬的問題。”

    “白皮書”難掩“不靠譜”

    相比炒幣的風險、買礦機的成本、技術和人員的投入,何杰僅憑借著撰寫白皮書的小本領,就在區塊鏈井噴的背景環境下找到了一個幾乎不會“虧本”的生意。

    但他也開始擔心,隨著區塊鏈白皮書的需求增加,愿意去鉆研這項技能的人會越來越多。“專業寫白皮書的團隊已經出現不少了,未來競爭也許會變得更激烈,那些出手闊綽的數資項目,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也會變得越來越少。”

    何杰告訴懂懂筆記,在過去的這幾個月里,他一共撰寫了將近60套區塊鏈白皮書,而且清一色都是ICO,除了“發幣”以外的區塊鏈應用項目一個都沒有,“這些項目怎么說呢,感覺不靠譜、跟風的居多。”

    “其實都不是真的想做區塊鏈。”他表示,找他寫區塊鏈白皮書的公司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完全不懂區塊鏈,但看著區塊鏈火爆起來之后,想趁機蹭些行業熱度,好讓公司在投資者、資本機構面前有“故事”可講。

    何杰透露,近一兩年資本市場趨于理性,有很多企業在“忽悠”融資這方面都不太順利。而就在這時,大量投資機構All in區塊鏈項目的信息被釋放出來,讓這些企業看到了新的“融資”希望。“有時和他們聊天,他們自己也說與其說是做在線教育、共享項目、社群電商,還不如一句我是做區塊鏈的來錢快。”

    另一類企業,就只想著發“幣”后盡快“割韭菜”。這些項目想著都是炒高幣價后,吸引大量散戶進入,然后再出貨砸盤變現。等到幣價處于低位時,再重復以上的套路。“不少項目是直接抄一套現成的區塊鏈底層技術,然后找一些刷單代理開始炒,忽悠完一波老韭菜,再吸引一批新韭菜進場。”

    “在白皮書里,這些團隊的背景都很牛逼,技術開發方面也完全沒有問題。”何杰透露,其實這些機構就只有創始人和合作人,別說項目運營和推廣策劃了,就連最基礎的開發人員都懶得找一個來裝裝樣子。何杰告訴懂懂筆記,他們花那么多錢做出厚厚一沓的精美白皮書,只是為了能夠在項目發布會上、公開募集時,看起來更正規、靠譜。

    或許,這些急于發幣的項目很多會在最后演變成資金盤騙局,在崩盤之后紛紛跑路,留下大量無法“兌現”的代幣溜之大吉,讓所有的“韭菜”爛在地里。“我經手的(白皮書)項目里,去年12月底跑路的就有兩家,而且發起人都是有備而來,清一色的外籍。”何杰滿臉不屑地說到。

    當問及何杰,他幫助那些機構撰寫白皮書,掙的是否也是“不義之財”時,何杰不以為然地反問:“寫區塊鏈白皮書只是一項技能,白皮書本身也僅僅是一個工具罷了。去美國西部淘金的人或許有問題,可是賣牛仔褲的有對錯嗎?”

    作為“工具”的設計者,他坦言沒有辦法規定使用者一定要背負道義責任。并且客戶掏了錢,白皮書怎么用他的確管不著,而自己能夠做的只是按商業協議寫出東西,“誰能保證那些財富榜上的富豪們,每一分錢都來的正直?”

    對于何杰的觀點,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區塊鏈“狂熱”的大環境下,的確催生了許多賺錢的門道。無論是割“韭菜”、賣礦機,還是風起云涌的區塊鏈媒體,以及寫白皮書的小機構,都在一片焦慮和興奮中無限膨脹,如美麗曇花般開始綻放。

    放眼各個城市正在舉行的座談會、交流會,“區塊鏈”三個字已經滿眼都是,網絡上幣圈和鏈圈似乎也從互相鄙視開始轉為達成共識。而用于官方發布正式文件的“白皮書”,似乎也成了機構“割韭菜”、拿融資的工具。據說這個小圈子內的專業“人才”,早就變得供不應求,相對于某某新媒體百萬千萬年薪聘請區塊鏈主編的新聞,也相差無幾。

    雖說每個風口的誕生都是草根創業的天賜良機,但如此瘋狂的“造富”行為,又能夠持續多久?

    不可否認,區塊鏈將帶來新的技術革新,在未來的行業應用上也會有無限可能。但對待這樣一項新興事物,是不是能有更多人去冷靜、謹慎地分析一下,這概念背后的真正價值。

    “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的。”聽到懂懂筆記說出這句話后,何杰沉思了一下,表情凝重地說了一句:“你們想不想發幣,要寫白皮書可以找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
    相關新聞
    發表評論

    請先 注冊/登錄 后參與評論

      回頂部
    • <option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option>
    • <table id="cacee"><noscript id="cacee"></noscript></table>
    • <td id="cacee"></td>
    • <option id="cacee"></option>
    • <table id="cacee"></table>
    •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 <table id="cacee"><source id="cacee"></source></table><td id="cacee"><rt id="cacee"></rt></td>
      <option id="cacee"><option id="cacee"></option></option>
      妖精视频